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智慧转型”的六重模式思考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无疑是我国宏观规划主要努力的方向,在未来5年我国也将持续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改革思路。而如何进行转变则关系到未来5年、10年乃至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理清经济转型主线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模式转变:第一个转变是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为主,转向以消费、投资及出口之间的协调拉动,重点是扩大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第二个转变则是要改变高度依赖第二产业的现状,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个转变则是要避免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而转向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的经济增长;第四个转变则是经济增长要改变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加速城乡协调建设;第五个转变就是要缩短区域差距,实现区域之间的均衡互动;第六个转变就是在内外经济结构上改变以引进来为主,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并扩大走出去的力度。

  投资与消费的均衡转型

  2010年,我国GDP达到39万亿元,其中有1/3用于居民消费,剩下2/3则用于投资及出口,可见居民消费在GDP中的占比相对较低。投资和消费的比例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而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则意味着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效益较低。如果不转变这种现状,则可能会使经济增长缺少后劲。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一个改变就是要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人均收入,促进消费,进而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涉及利益重新分配,要想找到各方都满意的方案并不容易实现,我们酝酿和调整一次工资改革需要2年—3年,并尽可能采用增量调节的办法,尽量不触动存量,增量调节中要尽量向中低收入倾斜,向农民倾斜,使之形成一个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改革的效果会增加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进而消费率得到提升,那么投资和消费的比重将达到更好的平衡。

  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提到了“双同步”这样一个政策,就是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和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步,工资的增长速度要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同步。“双同步”如果真正能够得到落实,则收入比重就会下降,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逐步下降的趋势就有可能得到遏制,转而逐步上升。温总理在工作报告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提出了四项措施:第一扩大就业、鼓励创业、打破垄断。第二就是增加工资,在增加工资的内容里提到了“三个机制”、“两个标准”。“三个机制”就是工资的提高要有一个集体协商机制、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的保障机制;“两个标准”就是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扶贫标准。第三则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第四是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产业结构的框架再造

  面对产业格局的不断深化,第二个转变是在产业结构上由主要靠第二产业拉动,转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现代农业所占比重;推动工业由大变强,提高先进制造业所占比重;重点提高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服务业就业比重,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

  当下,全世界服务业的比重已占到经济总量的55%、发达国家的服务比重为72%、中国则为43%。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美国,在多年发展历程中其服务业比重已经上升到80%,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私人服务业的增加。而以中国和美国GDP结构比较情况来看,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总规模已经基本相当,但是第三产业在GDP的占比结构却略显不足,我国在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上比美国少了9万亿美元,产值相对较低,并且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我国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只有34%。因此,如果未来几年我国计划在整个经济总量上有所突破,则急需扩充服务业产值,加速发展第三产业规模。

  服务业未来10年、20年在中国会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那么,如何更好地促进服务业发展?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我国服务业的特点也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从税制改革上入手。中国的服务业增长慢,一部分原因是源于税收,服务业的税收实行营业税,第三产业则是实行增值税,营业税的税负比增值税的税负重1/3,所以可以考虑从生产性的服务业入手,把服务业的营业税改成增值税,从而减轻服务业的税收负担。另外,还要提高个体户征收税的起征点。

  更新技术创新体制

  第三个转变主要体现在要素结构上,要由物质消耗为主向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这里面最需要强调的是技术进步。在技术进步方面,要形成有利于国有企业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另外,要加大国家财政用于研发的投入,我们提出从“十二五”起,整个研发投入要占到GDP的2.2%,而现在只有1.7%。全世界技术投入最高的是芬兰,达到3.9%。其次是瑞典,达到4%。而我国的比例较低,因此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从研发技术上来分析,应该说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以美国为例,2009年美国申请了5万项国际专利,我国申请了8000项;但是在2010年,美国申请国内专利略有下降,而我国则增长了50%左右,所以2010年中美两个国家申请国内专利的数量由2008年的1:6,变成了1:3.6,可见中国的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而如何提升这种创新能力,一是要改善管理,建立现代的管理制度;二是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加速城乡一体化

  第四个转变是要缩短城乡差距,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城市化率的提高是未来十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潜力所在。1997年—2007年是中国城市化率提高最快、最好的一个时期,平均每年城市化率提高1.4个百分点,现在我们的城市化率达到47%,预计今后20年平均每年将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20年城市化率有可能达到57%,到2030年城市化率则有可能接近70%。到那时,中国城市化的历史任务将基本完成,城市化率也将基本稳定下来。

  从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的角度来看,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则需要潜在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投资需求是10万元。因此,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投资需求就足以拉动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20年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增长。

  跨区域经济战略

  第五个转变是在区域结构上要由沿海率先发展,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转变。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投资的增长速度和经济的增长速度都已发生了改变。现在中西部的增长速度已经快于东部,并且通过产业转移以及加大对中西部的扶持,可以有效加快中西部的发展。中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四个机制:第一是市场机制,第二是服务机制,第三是合作机制,第四是扶持机制。四个轮子同时转,就可以加快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

  另外,未来10年—20年中国将形成三大都市群,进而形成三个世界级的经济增长集,一个是长三角、一个是珠三角、一个是京津环渤海。长三角2010年的GDP总量是1000亿美元、珠三角是800亿美元、京津环渤海是700多亿美元。根据统计,现在全世界最大的城市群一个是纽约,一个是东京经济圈。按照我国当下的状况,长三角根据发展规划,如果用20年的时间发展,则该区域的经济总量或将达到4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群。此种发展趋势要求产业链有研发、有生产、有营销,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各种产业要配套,这样才会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增长点。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第六个转变是对外经济由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方向转变。中国2010年的进出口值是14000亿美元,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我国的进口值将达到3万亿美元,今后5年中国的进口总量将达到11万亿美元。2010年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是日本,第二大是欧盟,第三大是东南亚,第四大是韩国。中国大市场是开放的,各发达经济体都愿意在中国寻找机会,进而取得更多的利益。当下我国对外经济的现状,一是海外投资正在增加,目前已达到28000亿元;另一个则是工业生产能力过剩,这两种现状急需有所改善。因此,如果把两者合在一起就会将其转换成经济优势,形成由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劳务输出,通过海外投资来解决长远发展所面临的能源、资源的瓶颈约束,立足国际市场的科技资源。所以,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可以使我国的经济增长达到一定效果,海外投资也将会成为今后10年乃至20年中国企业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2012-06-19)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