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A+H首次公开发行。本次工行发行创多个“第一”在中国证券市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次A+H同日同价发行上市
工行此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步挂牌交易,从而成为第一个实现真正的同步披露,同步发行,统一定价的A+H发行项目。这创造性地解决了境内外信息披露一致、境内外发行时间表衔接、两地监管的协调和沟通、境内外信息对等披露等诸多问题,为以后的国内企业A+H同步发行树立了典范。
第一次引入绿鞋机制,稳定后市股票价格
工行此次发行中引入绿鞋机制尚属国内A股市场首例,将海外发行中成熟的绿鞋机制引入国内A股发行中,有利于增强参与一级市场认购的投资者信心,促进发行成功,为工行树立良好的资本市场形象,并稳定股票后市表现,对工行本次发行及A股市场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次在A股发行中引入分析师大会形式
2006年8月28日,在工行总部举行了本次发行的分析师大会,A股主承销商的分析师也应邀参加了此次分析师大会,这也是国内A股发行首次引入分析师大会这种形式。
第一次创造性地解决境内外信息的同步披露问题
工行本次A+H发行第一次在A股招股书中披露了H股同步发行的相关信息,并将A股和H股发行过程中的相关公告分别通过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对等交叉披露,创造性地解决了境内外信息披露一致和同步协调的问题。
第一次在H股采用预先披露机制
考虑到上海、香港两地信息披露一致性,此次工行披露A股招股意向书的同时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开辟了专门的区域披露了工行H股的信息集,向H股投资者预披露工行相关基本信息。
第一次将中国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大型企业)列入H股发售的机构投资者范围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多家国有大型保险公司投资工行在香港发行的H股。
第一次在发行中大规模引入A股战略配售
本次工行A股发行中第一次大规模引入A股战略配售,远远高于其他A股发行所引入战略配售的规模。 关键词:IPO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
首次公开招股是指一家私人企业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向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另外一种获得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允许私人公司将它们的股份向公众销售。这些股份被认为是"自由交易"的,从而使得这家企业达到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要求条件。
关键词:“绿鞋”机制
“绿鞋”即超额配售选择权的俗称。
超额配售选择权的做法源于1963年一家名为波士顿绿鞋制造的公司发行股票。如今,在海外股票发行中采用绿鞋机制已成为惯例。
中国工商银行“A+H”首次公开发行,根椐工行2006年9月底已披露的《A股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本次工行A股发行初始发行规模为130.0亿股,同时将授予A股联席保荐人(主承销商)不超过A股初始发行规模15%(合19.5亿股)的超额配售选择权。而工行此次发行中引入绿鞋机制尚属国内A股市场首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