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是书生的粮食仓库,他们在那里补充文人的底气,书房,更是书生的精神港湾,因为傲骨的中国旧式文人,骨子里却不可避免地带着些许不可侵犯的自卑。所以,书房就是文人以贫穷斗富的赌场;以羸弱角力的竞技场。当然,它还是书生们疗伤的病房。在旧文人的眼里,最好的风景便是“坐拥书城”。感受着“颜如玉、千钟粟”的愿景,即如置身于桃源仙境,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草地,啃食牧草的牛羊,短笛横吹的小童……诸般动人景象如诗如画扑面而来。即在隆冬而不觉严寒难忍,即在仲夏而不觉酷暑难耐。
曾游历扬州徐园。扬州,历来是文人辈出雅士云集的地方,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曾经引来文人雅士千年遐想。徐园,更是卵石小径,随池蜿蜒,绿树绕郭,别有洞天。游人如织之际,导游小姐将我们引进一方门洞,随着“咿呀”的关门声,门外鼎沸的喧哗顷刻间被分隔于外。再回望园内景致,亦有垂柳轻拂水面,妩媚婀娜,亦有池中荷花,沁人心肺。曲径幽幽,鸟语花香。馆中名家书画陈列期间,书卷香几依窗而排。更让人叫绝者,有妙龄女子十指尖尖舞动琴弦,《夕阳箫鼓》绕梁回旋。如此良辰美景超然物外,大概就是数千年间文人墨客“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式的理想所在。在这样的书房中留连盘亘,谁个还会仿效董仲舒老夫子的“三年不窥园”,便是在此终老一生,夫复何求。
然而,历来,“坐拥书城”总是大部分文人的梦想。梁实秋先生说:“对于苦寒的读书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豪华神仙世界”。一个书房的斋名,更是书生们永久的名片。董桥先生说:“书房书斋书室从来都带着布尔乔亚高档的情味,万一再起一个典丽的斋名,就算只起在一枚古旧的寿山青田石章上,那是华美的颓废了。”华美也好,颓废也罢,与书香为伴,那就是一生的良缘。
书香,是超然世外的美味,金融,是脚踏实地的实务,那么,一个在金领行业中游走的文人,他的书房中袅袅升起的应该是怎样的气息?今天,我们走进的是几个金融人的书房,与旧式文人所根本不同的是,他们的书房除了书香,还有阳光。让我们认识一下从连环画《南征北战》开始与书结缘的基金公司合规专家李文;爱好旅游和文学,藏书从南怀瑾到洛克菲勒,从张爱玲到热门影碟包罗万象的金融高管郑之光;于读书出入自如,学而深思之,其乐无穷的经济学界名家胡汝银,对书房实行着绝对统治,常常伏案夜半伴书而卧,供职于银行的作家未泱。在他们的书房中探幽,一定可以撷取独特的风景。
(作者:张国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