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是一剂曾激励过无数“穷秀才”们悬梁刺股挑灯夜读的“兴奋剂”,本期《行家》的封面上是一摞厚厚的“书”,有点像小时候用的《新华字典》。仔细看书脊,隐约就有“致富正道”之类的字眼。那么,这些“书”中真的藏着黄金屋吗?
人类积累财富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总结起来,无非是“开源”与“节流”四个字,“开源”可以有很多途径,但是“节流”,很大程度靠的是储蓄。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朴素的储蓄概念,当遇到狩猎或者采集收获丰富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把多余的食物贮藏起来,以备物资匮乏之时所用。《礼记》有载:“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可见储蓄无论对国计,还是民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储蓄,则是出现在银行诞生之后。中国第一家以储蓄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是1906年在上海成立的信成银行。当时这家银行首创了“一元储蓄”的业务,无论你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都可以把钱存在银行里,不仅安全,随时可取,还有利息。最初,很多人对银行储蓄不了解、不信任,就试着存一块钱进银行,过几天就马上取出来,发现非常方便,而且分文不少,于是储蓄在市民中慢慢深入人心了。银行和钱庄也有极强的“现代营销意识”,为了拉拢储户,采取了花样繁多的营销手段,本期封面上那一本本“书”,其实就是一种储蓄业务宣传品-储蓄罐。书本顶部的一道小口子,就是用来放入硬币和纸币的。“致富正道”、“致富捷径”、“SAVE&HAVE”之类的话,便是银行宣传储蓄概念生动的广告语了。这种储蓄罐通常是银行租借给客户的,客户存满了钱或者需要用钱,便可到回银行去用钥匙打开。或许,这些钱就当场会变成该银行存折上的数字,银行吸引储蓄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而这种书型的储蓄罐,不正暗合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那句古话吗?
然而进入“黄金屋”一定要记得走“正道”,切忌所谓的“捷径”。其中两个写着“致富捷径”的储蓄罐,是当年“万国储蓄会”制作的。万国储蓄会1912年在上海出现,其实就是由几个法国人创立的,用拿储蓄作幌子的颁发奖券的办法,利用当时许多储户对洋商的迷信,同时又迎合那些“求大利、贪小利、怕失利”的市民“以小博大”、投机取巧、急于走“致富捷径”的需要。在一片“花好稻好”的吹嘘之下,许多储户最终落入万国储蓄会布下的陷阱,血本无归。
在“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投资品种层出不穷的今天,找一家可信赖的银行,选一些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或许才能助你离“黄金屋”的远大目标更近一些吧。
(作者:博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