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曾经公开宣称,自己是章子怡式的娱乐人物,并且准备在自己的事业旅途上,将娱乐化进行到底。他曾经在海南图库的房地产泡沫当中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又巧妙地在泡沫破裂之前抽身而退。他非常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跟你谈艺术,谈哲学,谈事业。而在许多人眼里,此人既是房地产开发商中的另类,同时又是从暴发户向企业家转型的典范。对于潘石屹,媒体与业界众说纷纭……
1993年,他挥师北上,与合作伙伴创办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万通新世界广场。1995年,他又创建了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也就是SOHO中国有限公司的前身;从1996年开发现代城,到2001年的建外SOHO和“博鳌蓝色海岸”,再到“长城脚下的公社”,潘石屹在中国的房地产界树立了自己前卫与另类的形象。他不仅懂得市场,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将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第一桶金:没有理想,只为赚钱
《行家》:您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掘来的?
潘石屹:当时几个朋友成立了公司,又有了一个项目叫九度别墅,有8所别墅卖给我们,我们说行,然后找了一笔贷款把别墅买了下来,不到三四个月,就把这个别墅转出去,赚了一笔钱,这是我们6个人赚的第一笔钱。
《行家》:当时是借钱的?
潘石屹:是北京一家金融机构驻南方的一个办事处。对他们来讲,他们要是借我一笔钱,谁也不知道钱要是收不回来怎么办。于是我们谈了3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利息20%;第二是我赚完钱,在20%的利息之外,再五五分成;第三个条件就是钱不能我看着,他得派个人去管这个钱。当时我们是无产阶级,身无分文,只能就范。当时我们6个人既不懂金融,又不太懂做生意。
这笔钱贷过来以后,给我们第一次按揭也是一个金融机构,你先出上40%的钱,把这个房子买过来,把这个房子的产权抵押另外一家金融机构,他再给你贷60%。
《行家》:就是凭着一种青春的热情,在海南做了这件事情。 潘石屹:我们是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报国道路,当时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披荆斩棘,共赴未来》,那都是革命热情。现在中国慢慢市场化了,在十几年时间里市场氛围就形成了,谁都觉得经商不是丢人的事情,可那时不行。当时我们已经是没有革命理想,就是为了赚钱。自己都已经下海办公司了,可是这个弯还是转不过来。
《行家》:赚到第一笔钱的时候,是什么心态?
潘石屹:那时候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了,赚钱是心里面特别强烈的愿望。赚到第一笔钱的时候特别兴奋。第二天合同签完了,要付到我们账上的时候,那天晚上我没睡着觉,全身发热。我平时晚上睡觉从来不失眠,精神非常健康,结果那天就睡不着觉,我起来以后冲澡,用了凉水冲澡,还觉得全身是燥热燥热的,很难受。第二天钱到了,我们不能想象这个真是我们的钱了,就是两三天前,我们还是穷得叮当响,吃饭的钱都没有,突然一下有钱了。
先想能不能从银行取出钱来,银行真给钱了,第一件事情花了两毛钱买了一份《海南日报》,这钱真可以流通了,我心里面才踏实了,就觉得跟做梦似的。这是赚的第一笔钱,我想大多数人在做第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很兴奋。
信息时代人最需要的品质是诚实
《行家》:您是一个喜欢盖房子的人吗?
潘石屹:其实原来我不是学建筑学的,这十多年却一直在建房子。你自己要想,你身上的长项是什么,弱项是什么。你一定要扬长避短,就跟田忌赛马似的,跟别人在那儿比赛的时候,三局里面你要能够胜两局。
《行家》:您的长项是什么?
潘石屹:我第一个长项是设计产品,我觉得建筑产品最灵魂的东西还是设计。第二个长项是我对市场的理解。我非常敏感,就是市场上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房子他住才能舒服,我对这个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我要发挥我的两个长项。
《行家》:房地产商常会遇到公关危机,您在这方面表现得游刃有余,您是如何做到的?
潘石屹: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我判断这个世界变了。现在完全是信息时代、媒体时代,在这个时候人最需要的品质是诚实,错不要紧,你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是对的,不可能每一句话都是对的。所以你错的话,你就道歉,可是你不能够欺骗,你如果欺骗媒体,欺骗客户,欺骗公众的话,就很糟糕。让我受启发的是克林顿跟莱温斯基的事情。出了这个事情以后,别人给克林顿出主意,说你要这样说,你要那样说。最后给克林顿5大罪证,说他做假证,影响司法公正,他跟莱温斯基的事情都没事了,反而是这个事被人家揪住了,因为这个过程中,他没有跟大家说实话。如果克林顿在这之前就对着媒体说:我对不起莱温斯基,我对不起我老婆,我对不起美国人民,他说一声,大家肯定就原谅他了,我想这个时代都是会原谅的,可是大家不能原谅你几个小时几个小时说假话。
你做一个项目,有上百万平方米,有几千户人家、几万人在里面居住,一定会有矛盾,会有冲突。这里面有我们的错误,我们的失误,如果有,我们就摆出来处理。中国的客户一般愿意私了,给我一笔钱吧,要不我就给你曝光。大概有一个客户说要80万,如果不付80万就给我曝光。可是我付你80万,你照样可以曝光,你可以要我800万,还可以要我8000万。所以照我的原则就是你爱到哪儿曝光就到哪儿曝光,我做错的事情如果你想通过法律解决,法律上面判下来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所有说私了的,我没给过一分钱。后来就有一个给曝光了,找的《工商时报》和中央电视台,我觉得曝光就曝光吧,那我就面对它。
人应该选择做快乐的猪
《行家》:中国房价上涨的趋势还会持续多久?
潘石屹:我觉得只要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能够持续增长,没有恐怖活动,中国的这个房价,别的地方不好说,北京的房价一直会涨的。北京的房价并不高。北京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现在跟香港的房价比,跟新加坡、纽约、巴黎、伦敦的同地段房价比,都比他们低得多。
《行家》:可是我们的收入不是也低吗?
潘石屹:我说的是同等类型房子购买人的收入。实际上像北京、上海,是中国最国际化的两个城市了,在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买房子的人,不一定全是北京人。像我们的项目,建外SOHO的业主有70%是外国人、外地人士。你比较的时候,不能跟北京的平均人均收入水平比,应该跟买房阶层的收入水平比,无论是外地人,还是外国人,他们的收入都会比较高。
《行家》:据说您特别喜欢哲学,有人说很难定义您是一个成功的地产商,还是一个哲学家。您在哲学方面有何高见?
潘石屹:我在我们办公室里放了几头猪,都是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非常大,好多人一见我面就问“你是不是属猪的,为什么要放猪呢?”这个艺术家叫徐摊,他说所有的人分两种,第一种人是痛苦的哲学家,天天忧国忧民,皱着眉头思考问题,活得特别痛苦;第二类人是快乐的猪,吃了睡,睡了吃,天天高兴得要命,人应该选择第二条路,做快乐的猪,吃了睡,睡了吃,别忧国忧民的,想问题太多了就痛苦,所以尽量不要成为痛苦的哲学家,要成为快乐的猪。
《行家》:网上有很多人骂您,您还是觉得高兴?
潘石屹:人总是有一个活着的愿望,有人诅咒我2004年就死,我看了以后当然不舒服了。猪也总是想活下去的,杀猪的时候,猪肯定不高兴。 在海南房地产热潮当中,他赚到了第一桶金;万通新世界的开发,使他一夜成名;现代城的开发,又确立了他在业内的大腕位置;而长城脚下公社,又使他成为了房地产行业的另类。从成功走向成功,老潘继续在房地产业天马行空,敢说敢干敢负责任,老潘继续以他张扬的个性,前卫的观念,将自己的房地产事业进行到底。
“一个卖房子的成天把自己弄得跟个电影明星似的”,对于这样的评价,老潘总是不屑一顾道:“太严肃,太一本正经,太装模作样,不真实,谁看呀?”对于自己在公众场合的“做秀”,老潘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理由。尽管很难把在媒体前面笑话连篇、滔滔不绝的老潘与质朴的西北汉子联系在一起,但是,人们依然会关注这位章子怡式的娱乐人物,关注老潘和他地里的庄稼。
(作者:Se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