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茶boss苏锦平的品饮人生
 

  在上海的中山西路玉屏南路口,有几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围合成一个院落,屋面错落有致,飞檐翘角,建筑外立面点缀以浓郁中式风味的花窗格,着实让人在繁华都市林立高楼中,感到眼前一亮,耳目清凉。而走进这座“城”,你更能遇见处处茶香,在在茗芳,令你不知不觉中已置身于中国茶的天地,浸淫于茶文化的世界。

  这里便是大名鼎鼎的天山茶城,它的主人就是我们要造访的董事长苏锦平。他1963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市,19岁从闽东茶叶审评专业班毕业后,24岁就担任了福安市茶站站长,28岁到上海从事茶叶贸易,39岁创办了上海大不同天山茶城有限公司,2005年他被评选为中国茶叶行业十大经济人物,2006年天山茶城被评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称号,2007年“大不同”被评选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苏锦平经营的茶叶品牌叫做“大不同”,而他本人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20多岁时,别人都还懵懵懂懂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茶站的站长了;当很多茶商忙着铺渠道,经营自己的茶厂的时候,他已经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茶叶帝国;很多商人年富力强、野心勃勃,想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得要多大有多大,而他的内心却有着对自由、对达到“品饮人生”境界的强烈渴望——他就是一个“大不同”的人。

  少年得志,踌躇满志当站长

  行家:24岁当茶站站长,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官?

  苏锦平:站长官不大,就是个股级干部。在计划经济时代,茶站手上掌握着很大的权力,国家下放的一些粮食、化肥、茶油等一些农业生产上的紧俏物资,都归茶站管。当时我在整个系统是最年轻的站长,同时跟单位里的其他人相比,我又比他们多念了两年书,自己有一种自豪感,做起事来怀着一种踌躇满志的心态。

  当时经过文革,茶叶专业方面已经青黄不接了,我们刚好学了茶叶审评出来,就掌握了一定的优势。当然我对他们都很尊重,本身我的经验也不够,在我当时的师父身上学到不少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从零开始,抵债茶叶开茶庄

  行家:您是如何想到放弃站长的好差事,跑到上海从零开始的呢?

  苏锦平:计划经济时代,我们茶站的茶叶是调拨给上海茶叶交易市场的,但资金一直要不回来,我们就经常去这个茶叶交易市场催款,去多了,他们也很同情我们,就把一些茶叶拿来抵债还我们,抵债的茶叶是云南和四川一带的茶叶。我就拿这个茶叶就地销售,慢慢地就卖出一个茶庄出来了。

  当时上海有好多地摊,浙江一些茶农都来上海,到我们茶庄来批发我们福建的毛峰。当时福建茶有一个时间的优势,在清明前我们就开采了,他们要赶时间,在清明前必须喝到这个茶,我们刚好掌握了这个时机,一车一车的毛峰发来上海,然后批发给大家,就这样子做起来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茶商来上海都可以得到发展。有不少茶商或者茶叶站的人员怕吃苦,谁肯骑着自行车到处去闯?谁肯挤公交车?当时真的蛮艰难的。人家哪个地方要几件茶叶,当时上海黄鱼车都蛮紧张的,要去向别人借,自己装上三四箱,送给底下的批发商。而在福建当茶叶站站长的时候,不管如何,至少还有一部金杯,或者当时的1.75吨的两用车开开。而在上海还要自己踩着黄鱼车送货。那个时候,压力确实很大。回福建吧,不好意思见江东父老,只好硬着头皮拼搏下去。坚持下去,茶庄就开出来了。

  夫唱妇随,为树品牌办茶城

  行家:从被迫卖茶叶做到一家茶庄,再做到后来50家连锁店,应该说发展很顺利,后来又怎么会想到去做一个茶城呢?

  苏锦平:上海大大小小的茶叶店有7000多家,分散无序的一些小茶叶店要打出一个茶叶品牌出来是蛮艰难的。我创办茶城,是希望办成一个高规格、高起点、高品位,有历史文化感的文化茶城。他们从农村的一个茶农,可以进入上海大都市,他们的配合度很高。所以我办茶城是顺应当时的天时地利。茶城经营七年多来,应该来说也应证了这一点。

  我是国家高级评茶师,我夫人是评茶师,我是董事长,她是分管茶叶连锁店的总经理,我得力助手。在上海打拼,我们是夫唱妇随。有人说,你事业做大了,可以让老婆回家相夫教子了。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她和我一样,从这个茶叶专业里出来的,如果这些知识不运用到我们自己的企业中,是一种很大的资源浪费。当然她比我更辛苦,她还要管好孩子。

  盘活渠道,培养茶农变茶商

  行家:在天山茶城里,茶商多,还是茶农多?

  苏锦平:我更倾向于茶农,当时一些茶农从一个产区直接进入我们的茶城以后,刚开始不懂得经营,因为与茶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蛮多的,他们基本上也不太了解。培养一个茶农成为一个茶商,我认为这个过程是一个积德的过程。比如来自茶叶原产地的茶农,他首先具备价格优势,拿到市场上可以竞争,虽然他拿来的品种可能是比较单一的,但在我的茶城里,我可以帮他把单一的品种通过易货贸易对换成其他品种,让他也办一个茶庄出来。那我不是多了一个茶商了?他只要是种茶出来的,基础是有的,从茶的栽培到制造,他都是很了解的。

  夯实基础,一点五亿建基地

  行家:既然已经把渠道做得那么好了,您为什么还要花1.5亿在家乡开一个茶叶加工基地?

  苏锦平:从品牌建设的角度来看,我现在已经有一个著名商标了,一个概念已经初步形成。我现在倒过来要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不管我的理想在天上云上也好,我必须脚踏实地地踩在根植茶叶的土地上,才能真正做好大不同茶叶的品牌。如果我没有茶叶基地,那么我的品牌概念相对于我要做一个百年老店的理想而言,只是一个空壳子。所以我决定要把茶叶基地做好,从市场销售终端,到原料的初始阶段,我要把这根链条链接好。我的想法是先勤勤恳恳地把一块地耕耘好,有时间再做第二件事情。如果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或者没有精力的话,我还是把手里的茶叶的那两片叶子好好琢磨透。

  品饮人生,六十岁后扔手机

  行家:听说您有收藏字画的爱好,这与您的“爱茶”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苏锦平:我喜欢收藏字画,从97年就开始,我到拍卖行拍了一些作品回来,到现在也不能印证是真是假。五个人里,有两个人说我收的东西是真的,三个人说是假的。有时候是四个人说真,一个人说假。经过这个过程以后,近代以前的书画,我就不收藏了。我把注意力集中在现代的、作者在世的这些作品,整个思维发生了变化。茶本身与文化艺术是离不开的,甚至可以说是兄弟姐妹。我希望到60岁后,我可以把手机扔了,一边品茗,一边赏画,那是一件多好的事情。我理想的境界是在茶汤中慢慢地“品饮人生”,茶道中有“和”“静”“怡”“真”几种境界,我想等我老了以后,我总有机会去体会茶禅一味的那个时刻。“和”的理念是我们中国茶的核心与灵魂;“静”是修行的不二法门;“怡”是我内心的感受;“真”是我追求的终极目标。

  行家:您是否可以用各种茶来形容人生的境界?

  苏锦平:六大茶类好似人生的六种境界

  关于绿茶:清汤绿叶,一年过去了,新茶就变成陈茶,好象我们的青春年华,一去就不复返了,无法挽留。

  关于红茶:入口醇和,回味隽永,意犹未尽。我们的每一个今天都在为明天创造回忆,一旦大家老了,还能把我们的回忆写成一部小说,那回味起来多精彩啊!

  关于黄茶:滋味甜爽,汤色橙黄,好似人生的夕阳,夕阳无限好,但毕竟很短暂,我想每个人谢幕的时间永远不能长于掌声的时间,一旦登峰造极的时候必须激流勇退。

  关于黑茶:越陈越好,它是时间和沉淀,情感的堆积,每个人都能像黑茶一样一路走来越走越辉煌,到达一个美好的终点,那该是多好的。

  关于白茶:不揉不捻,自然形成,在茶叶当中是最原始的,它的纯真无邪的气质好似反扑归真,每个人一旦老了,还能像孩儿一样欢笑应该是最幸福的。

  关于青茶(乌龙茶):在茶类当中,从制作到冲泡,它的程序是最为复杂的,每当每个人在寂寞的时候,独自品味乌龙茶把它的整个过程处理好,这好似我们人在寂寞的时候需要进行整理和反省来归纳自己。

  (作者:陈雷)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行家 2009-12-30)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