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百姓眼里,中国日渐繁荣的投资理财市场就是一个总体规模不断扩张的大超市,里面有各种琳琅满目的投资理财产品,在竞相抢夺人们的眼球和购买力。如果把那些收益率高、风险也大的期货、股票、股票型基金等比作最能彰显人们收入水平和物质需求提高的各种肉类和肉制品,而把银行存款、货币基金等比作必不可少的蔬菜的话,那把各种债券和债券基金比作豆腐和豆制品,是再贴切不过的了。一方面,它在营养上有着一般蔬菜不具备、且有着动物蛋白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的植物蛋白;另一方面,它在价格上要稍高于一般蔬菜,低于大多数肉制品,即介于两者之间,起着平衡膳食、均衡营养的作用,适合绝大多数人食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事实上,债券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在企业生产经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大力发展以股市、债市为主导的直接融资市场,是国家一贯的经济战略。而购买债券和债券基金,也是老百姓重要的理财选择。就如进入超市买菜时,不时要挑选豆腐及其它豆制品一样,自然平常。
然而,随着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屡次突破3%的增长预期,10月20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11月份CPI同比增长高达5.1%,关于我国进入新一轮加息通道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从经济学原理和实际运行状况看,加息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是负面的,对债券发行量和市场购买力的冲击是明显的。
那么,在今年因货币超发,食品、房产等资源短缺引致的物价较快增长趋势不可阻挡,CPI增长特定突破3%,加息背景在经济舞台上赫然显现的时候,对于即将到来的2011年的理财市场,普通老百姓,还需不需要投资债券市场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再来把前述内容掰开,结合当前宏观政策、理财市场情况和投资者不同的特点,条分缕析一番。
——面对国内流动性泛滥和国际热钱瞄准中国市场蠢蠢欲动的严峻形势,管理层选择了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为主的调控方式,将资金这只对市场物价影响最大的老虎给囚禁起来,以压缩流动性,今年以来,截至12月12日,已是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加息,截至12日只有一次,且上调幅度并不大(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之所以作如此选择,管理层可谓用心良苦:既要控制货币发行数量和流动频率,管理好通货膨胀,保障人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受影响;又要防止国际热钱因调息而大量涌入,投机炒作,扰乱经济秩序。相形之下,控制流动性,比加息会更主动,更易操作,因而央行不会轻易动用加息工具。这样,客观上为债券市场的持续发展留下空间。
——1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1年经济工作。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即2011年,中央要将原来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使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意味着要适度拉紧放贷缰绳,抑制贷款过度增长。如此,可以肯定的是:2011年,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融资的额度会相应减少,一些优质企业会转而投向直接融资市场,通过发行企业债、可转债等来筹集资金,必将对因加息预期而显冷的债券市场带来一定的热效应。 ——央行加息之后,债券市场的利率也会水涨船高。新发行的债券收益率要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因而,无论是新债券还是投资新债券的基金,在收益上都仍然有一定的竞争力。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债券的收益率和风险系数小于股票,是理财产品结构组合中不可缺少的稳定器,是兼顾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在跑赢CPI的同时又安全稳健的理财选择。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不同风险偏好的人,布局债市的时间、方式、结构可以不一样,但在进行理财产品配置时,都可以适度购置一些债券类产品。就如我们在超市购买食品时,我们的购物袋里不但要有肉食品和大米、蔬菜,也要不时选配些豆制品,以保持植物蛋白的合理比例,更有益于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2011年的加息背景下,在投资理财产品这个大市场,我们都可以“债”,而且也应该“债”。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投资债券市场呢?
——两种方式参与债券市场投资。一是直接投资各类债券,如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企业债、可转债等,这些债券由投资者到发行机构或者代理机构直接办理,不过购买这些债券要受时间、地域、规模、准入条件的限制。二是投资债券型基金,按债券投资比例,可分纯债基金和增强型债券基金,前者全部用于购买债券,后者则有最大20%的比例可以投资股票市场;按投资期限,可分为短债(超短债)基金和普通债券基金,前者投资一年以内的债券,后者则可以按一定比例,投资各种不同期限的债券。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购买适合自己的品种。
——保持债券品种在家庭理财组合中的适当比例,以较稳定的理财收益保证家庭财务健康和家庭物质生活的均衡性。这一点对收入来源渠道不多,起伏不大,担忧风险的老年人尤其必要,这一群体以购买国债、纯债基金为宜。而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积累生活和发展基金,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维持正常家庭生活,也都可以考虑配置债券和债券型基金,这两类人因为信息来源广,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其债券产品篮子中,可以放进部分收益较高的可转债和增强债。
——在CPI持续高企,加息随时可能到来的大背景下,配置债券类理财产品,期限不宜长,比例不宜大,以购买短期债券为主,同时债券类产品的比例控制在家庭金融资产总额的一定比例内,老年人最多可以占到总金融资产的70%左右,而中青年人则在40%以内为宜。以实现攻守兼备,转换灵活,收益超同期银行存款。
笔者生活在以麻辣火锅闻名于世的重庆。提起重庆火锅,很多人都特别向往。不过,吃火锅也是很有讲究的,想酣畅淋漓品尝最劲道、辣味十足的火锅的人,首先得考虑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对麻辣味儿的适应能力,如果逞了一时的口腹之快,而伤了身体,久久不能复元,那就得不偿失了。就一般人而言,吃重庆火锅选择偏温和的微辣型比较合适,既能感受到重庆火锅的美妙,又不过度燥辣而影响身体和味觉。理财也一样,要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即弄清楚自己的口味,再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而债券类产品,就基本属于温和型理财产品,以适应人群广泛、不伤害身体为前提和优势。其中的国债和纯债型基金,属于清淡型品种;可转债券和强债型基金,属于微辣型品种。
无论是理财“菜篮子”中放进豆腐,还是吃理财“火锅”时选择温和型产品,都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身体负责,对自己和家庭的长远健康着想。这样的思考,这样的选择,是需要的,也是值得的。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小禾)
专家简介:小禾,就职于工商银行重庆分行,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计50万字左右。现为重庆市万州区作家协会会员。
注:本信息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