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提要:随着“后世博时代”的到来,上海的创意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这对创意地产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品牌开发商的介入,使得创意地产的开发更具专业性。
发展基础越发厚实
上海的创意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创意地产发展的基础由此将会变得更为厚实。
公开数据显示,上海的创意产业已经初具规模,2009年全市创意产业总产出达3900.57亿元,增加值为1148.98亿元,占全市GDP的7.7%。增加值不断增加,2004年增加值为49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8%。从大环境来看,上海的创意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
上海市政府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政府领导在各种场合中不断向外界传达要将上海打造成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信息,重点发展各类创意产业。上海市发改委近期对外宣称,在“十二五”规划中,创意产业将成为上海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支柱。由此看来,随着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这必将带动创意地产的发展。
而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后世博时代将是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公认的创意产业的各个部类如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以及会展业、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等都因为世博会的推动而将有巨大的发展。
根据此前的创意产业规划,截止到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产出规模要占GDP的10%,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已接近预定目标。
市场容量尚未饱和
据测算,上海创意地产市场容量尚未达到饱和状态。
不可否认,此前一段时间上海的创意园区暂时遭遇发展瓶颈,如有些园区因为租金上涨而产生退租现象,还有新开张的园区招租情况不甚理想,另外有个别在经营过程中的园区也人气不足而举步维艰,这些都让社会对创意地产的发展产生怀疑。
目前,上海创意园区总数达到了85家,其中2007年之前集中授牌了75家。2007年之前的75家分四批集中授牌:2005年4月28日授牌18家,2005年11月30日授牌17家,2006年5月20日授牌13家,2006年11月22日授牌27家。这一段时间,也是创意园区数量增加最快时期。不过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正是由于创意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授牌的数量大大压缩。这与当初发展规划2010年创意园区达到100家规模的设想有一些距离。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创意地产已经饱和,相反,尚存不小的市场缺口。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或者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总就业人口比例已超过5%以上,如纽约12%,伦敦14%,东京15%,香港5.3%,2009年末上海总就业人口为1064.42万人,即使按照5%的比例,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也将达到50万人,如果其中一半的从业人员需要进入产业园区办公,那么对创意产业园区的需求约为800万平方米,是现有园区规模的3倍以上,这说明从中长期来看,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的办公需求还是很大的。
品牌开发商介入
品牌开发商的介入,使得创意地产的开发更具专业性。
据了解,目前沪上数量众多的创意地产项目,其背后投资方往往是“土地拥有者+当地政府投资公司”的模式,本土优势非常明显。但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风险,由于缺乏专业团队的管理,使得部分园区自开业至今,仍然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如徐汇区某由菜场改造而成的“创意时尚街区”,开业一年多时间以来,人气一直很低,不少商户忍受不了这种冷清状况,纷纷转租逃离。有业内人士表示,定位不明确,单纯靠模仿,这正是缺乏专业管理团队运作而造成的弊病。
而品牌开发商的介入,除了资金优势之外,其独有的商业物业管理经验,也使得创意地产的运营得到了质的提升。从项目定位、建筑规划,到园区招商,再到经营管理,这些都需要一支具有丰富商业地产运作经验的经营管理团队来运作。商业经营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项目的未来增值空间,也决定着能否形成园区品牌优势。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品牌开发商介入创意地产的开发,如复地集团投资打造了四季广场。四季广场位于杨浦区长阳路宁国路口,属于内环线内的稀有的商务园区,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项目以浙商服务中心、连锁加盟为特色,结合创意办公、教育培训、配套餐饮休闲,打造杨浦区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发展平台。项目所处之地最早为1909年德国的“科发药房”,后来为上海第四制药厂,德系建筑。
更让人称道的是,品牌开发商的介入,将会使得创意园区具备更多的增值服务。就如四季广场而言,引进上海浙商服务中心,这将为入驻企业提供六个方面的增幅服务。比如扩展商机,引导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解决资金问题和融资渠道,以及引入风险投资;设立项目扶持资金;或者起到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作用,甚至包括法律咨询、人才引进等诸多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甄爱军)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