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北京市鼓励民营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共租赁房。北京市发改委发布的《北京市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表示,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北京市政府将通过合理政策制度设计,进一步放宽条件,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在符合规划的情况下,鼓励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共租赁房,面向社会公开配租,以优先解决职工过渡性住房需求。
公租房建设需调动各方面力量。国家保障房建设任务艰巨,但是在投资及土地供给上却面临巨大缺口,所以公租房建设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就北京而言,北京市公租房建设是当前的重头戏。北京保障房供应方式从“以售为主”向“租售并举,以租为主”转变,公租房在保障房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公租房将达到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房数量的60%以上,北京市新建、收购公共租赁住房6万套,竣工1万套以上。另外,北京公租房也从今年开始进入大规模竣工入住阶段。
民间投资参与公租房建设积极性“不高”。目前公租房建设的模式基本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发商以代建方式介入,完成之后按照事先约定的投资回报率、治理费、财政费等与政府结算,然后移交给政府经营治理。而对于政府不予回购的公租房项目,开发商并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公租房利润回报周期太长,由此造成上亿元的资金占用,对公司财务造成一定压力,使得开发商在遇到配建公租房项目商品房用地时,都显得十分慎重。、事实上,北京市场较早涉足保障房建设的远洋、住总、首开等大型企业至今都还没探索出盈利模式,民营企业投资参与积极性在盈利模式未确定的情况下更是不高。
土地属性是决定企业是否参与的重要考量因素。专家指出,如果企业自身原有土地属于商品房用地,那么大多土地成本很高,建造公租房则投资性回报太低太慢,一定会面临亏损,但如果土地本身是其他性质或者是荒地,在性质规划原本不允许建设商品房前提下,当政府鼓励用此建设公租房时,则不失为一种出路。土地成本、建安费都很低,一般只需要两三千元/平方米,建设公租房以后还能优先解决自己职工一些居住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愿意参与公租房建设。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表示,民营企业参会公租房建设,首先需要对土地性质进行具体规划,如果原有性质改变后用于公租房建设,那么土地价格理应重新定位。除非划拨土地,否则企业利用招拍挂所得土地进行公租房建设,利润很难得到保障。此次发改委及国土部门鼓励民营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租房,但对于土地性质具体如何规定目前并没有公布具体细则。
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北京各个区县和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组织实施一批民间投资试点项目,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进入保障性住房等多个以往政府和国有投资占主导的领域。这些项目在税收、土地、金融服务等方面享受一定优惠政策,具体相关信息和实施情况需要等到6月以后才能陆续向社会公布。
(作者:沈定)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