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填海造陆并不是件新鲜事,在很多土地紧张的国家,为了缓解用地压力和应付实际用地需要,填海造陆成为向海洋要土地的一种方式,比如说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国每年都有着一定规模的填海造陆规划。在中国,填海造陆一直都有,只不过规模较小,过去也没有当成重点规划来实施。
不过,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兴起,这一局面被改变了,海景房成为各大房地产商的重要卖点,但是海岸线终究是有限的,滨海区域面积也是有限的,为了获得更多建设海景房的土地,沿海各省市大力推行填海造陆运动,打着“向海洋要土地”的旗号,大肆建设和销售各类海景房。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还是房地产行业的暴利驱动。因为填海造陆的土地属于新增非定性土地,所以在开发利用上受到的限制较少,用作房地产商业开发是最好不过了。一般来说,填海造陆每亩的基本成本是15万元到20万元之间,但是填海造陆完成之后,转手卖给开发商的价格每亩高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其中的差价利润高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样高的利润,出现填海造陆热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开发商接手这样的土地之后,也不会亏,众所周知,在中国普通的房子价格都高的离谱的情况下,以海景房为卖点的房子随时都可以卖出天价,若是本身就在著名海景旅游区的话,那么一套房子卖出几百万上千万很常见,开发商从中也可以赚到一大笔钱。最后买单者自然是各种海景房的购房者了,他们是这一利益链的最后支付者,不过他们得到的是一套房子,一套用来旅游度假或者升值保值的房子。
这样做的风险也是巨大的,第一,大肆填海造陆会严重破坏海岸线附近的生态环境。海洋经过数亿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沿线地区也是其中的一环,对于整个海洋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填海造陆运动兴起,这些原本稳定的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海岸线附近的海生动植物、微生物、海洋水文环境等都会受到影响,本来海洋是人类的净化器,承担着为清洁人类最终污染的任务,现在近海被破坏的话,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其恶劣后果可能几年中就可以发现,可能需要十几年才会显现,但是终究是逃不掉的。
第二,填海造陆也会增加防灾成本。由于人类的非理性发展和破坏,地球生态的稳定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近些年来,与海洋相关的暴雨、台风、海啸等灾害性运动持续不断,这些填海造陆形成的土地本身就不是非常稳固,而且通常都更深入海洋。一旦遭遇这样的灾害性天气,那么就会遇到极大的危险,不仅房子可能靠不住,住在里面的人亦会遭遇极大的风险。开发商在开发海景房的时候基本上是以利益为主,不会在防灾设施上投入更多经济,因此这个隐患就留了下来,等到出现问题的时候,一是当地居民已经成为受害者了,二是需要政府财政重新为救灾防灾买单。
想要海景房,这可以理解,毕竟人们想亲近海洋,享受优美舒适的近海居住环境。但在海景房的开发上,一旦要谨慎行事,有着长远的规划,不要被短暂的利益蒙蔽住了双眼,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埋下永久的隐患。
(作者:潘涛)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