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楼市调控开始之际,就有人不断猜测这场调控将持续多久?然而没有一个答案能够获得整体认可。随着楼市调控越来越深入,政府亦有借调控之际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想法,加上楼市房价一直没有出现良性转机,反而屡屡触碰调控的底线,这样一来恐怕楼市调控短期内基本不会结束,整个中国楼市将会遭遇一场调控持久战。只有楼市呈现出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调控才有结束的可能。
首先,造成楼市高烧不退的重要推手就是土地财政,要想楼市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财政收入和开支增加的速度更快,中国独特的财税制度使得税收分配权利过度集中于中央,出现大中央小地方的集权主义特征,过去地方财政都是紧巴巴的,随着房地产开发高潮的兴起,地方政府依据土地财政终于翻了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地方政府屡屡消极对待中央政府的楼市调控政策,不仅不愿意当地楼市降价,反而助推当地房价的原因。
尽管卖地是吃子孙饭,但是好歹能够解决眼前饥,地方政府要政绩、要福利、要养大批高待遇的公务员等,都要钱。中国工业产业虽然规模大,但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附加值和利润极低,政府收不了多少税;农业本来税收就不高,而且随着农业税的减免,也几乎没有什么挖掘潜力了;第三产业更惨,没有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民众不敢放心消费,这个产业消费自然起不来。一方面用钱的地方多,另一方面收钱的渠道少,那么当出现土地可以大规模变现为财富的机会之时,地方政府仿佛抓住救命稻草,肯定不会轻易放弃这块肥肉。只要土地财政的弊端不除,楼市高烧将成为常态,而解决土地财政依赖性是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其次,在房价失衡性高涨的背后,彰显着巨大的楼市法律法规漏洞和投资饥渴,只有完善相关制度,开拓新投资渠道,才能很好的消化掉楼市房价上涨的动力,缓和楼市发展,这同样是个漫长的过程。炒楼既然可以获得暴利,对于社会流动性剩余资本来说,几乎会毫不犹豫进入楼市,当只要购房就会赚钱的时代,只有傻瓜才不去炒楼。当炒楼获利成为一种全民共识的时候,这个楼市自然会被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笼罩,楼市泡沫危机加剧,政府在楼市失控初期怠于监管,造成情绪失控局面之后,想要填补楼市法律法规漏洞,完善制度就要更加小心,否则很容易引起楼市剧烈动荡,对整体经济发展极为不利,这种小心的试探无疑会加长楼市调控的时间和周期,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下楼市调控政策多变,步步为营的重要原因。
此外对于大量的社会投资和投机资本而言,他们是要追逐利润的,而在一些高利润的领域,基本都是国企垄断的局面,重要经济领域甚至还出现了“国进民退”的局面,天量的剩余资本面对着中国社会优质投资渠道匮乏而房地产投资一枝独秀的局面,肯定会大量涌入楼市,催生大量的楼市经济泡沫,产生高收益幻象,当然只要及时套利,也就是真实收益。如果不解决投资渠道的问题,社会资金依旧会集中涌入楼市,楼市调控将会一直持续,而想要解决中国经济中的优质投资渠道的拓展问题,估计不是个小工程,解决这个问题将会经历漫长的历程。
楼市调控是个系统的工程,尤其是当下楼市发展已经捆绑了地方财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复杂性更是大大增加,想要捋顺关系,规范发展的话,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楼市失控和泡沫投机的隐患没有消除的时候,楼市调控绝对不能轻易松手,否则房价反弹将会造成更大的楼市危机。既然短期内无法根除楼市风险的基础,那就意味着楼市调控必然是长期之举,是场持久战。
(作者:潘涛)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