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房企破产潮 多地上千家房企消失
 

  又一个房企倒下,又是在杭州。昨天,有媒体报道,杭州锦绣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开发商再现破产 杭州西湖边的地也难产)。随着调控效应的不断显现,破产的房地产企业将不断浮出水面。而有数据统计显示,光是北京、武汉、四川等三地,已有上千家房企从楼市“消失”。

  据广州日报报道,随着调控效应的不断显现,破产的房地产企业将不断浮出水面。就目前来看,破产的几乎都是小房企和项目公司。

  外行开发主体风险骤增 从公开资料来看,2001年6月拿的28亩地块,地处西湖边上,寸土寸金,正常开发的话,怎么都不至于亏。可惜的是,它并没有正常开发,而是不断地被倒买倒卖,从“北京大地科技实业总公司”到“富龙热力”再到“温州新城建设有限公司”,最后到“杭州锦绣天地”,四易其主,而价格从最初的5.1亿元升到了7亿多元。在业内人看来,项目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一个个开发主体几乎都是外行。在房地产火爆的时候,因为财富效应而冲进房地产的外行比比皆是。而在调控阶段,这些外行的风险骤增。

  截至4月15日,沪深两市共有3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布了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有13家房企净利润出现续亏、4家房企预减、6家房企首亏,占据总量的70%。

  “这些业绩报警的房企中,目前仍以中航地产、合肥城建、万方地产、高新发展、荣丰控股、阳光股份等中小型开发商为主。”北京中原市场总监张大伟表示。

  非房地产主营业务企业逐渐回归主营业务 浙江是本轮调控的重灾区。从个案来分析,这些房企破产和调控似乎没有直接相关性。但在调控环境下,即便如绿城中国,都曾岌岌可危,需要变卖项目求得生存,而一无经验、二无实力、三无政策扶持的项目公司,一个项目失败就意味着公司破产,随时都可能踩上地雷。 张大伟表示,非房地产主营业务企业,在本轮调控中逐渐回归主营业务,转让房地产公司股份是一个鲜明的特点。

  北京、武汉、四川已有上千家房企从楼市“消失”

  北京市住建委2011年12月发文称,共有473家房企的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后未依法申请延续或工商营业执照已注销。

  武汉房管局去年四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底,武汉共有在册房地产开发企业1375家,同比2010年房企数量减少了200余家。

  四川省建设厅一份通告显示,截至2011年7月,四川省共有42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因未在行政许可规定期限内办理延期手续,被注销房地产开发资质。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银率网www.bankrate.com.cn 2012-04-20)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