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楼市调控总结:涨多跌少再现博弈
 

  尽管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房价高的不合理,尽管很多人也都认为中国楼市的泡沫化现象严重,但是这一切依旧挡不住楼市的疯狂,这点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即便在号称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政策之下,楼市的“空调”风险依然不小。

  自去年开始,在中央政府的主持下全国一共进行了三轮楼市调控,成交量呈现出下降和回升的循环,直到最近的大限购才让楼市成交量冷冻了较长时间,并且短期内并无复苏的迹象,当然这不是因为别人不想买,而是不能买,因为只有部分人才有购房的资格;房价的波动则反而小得多,基本一直是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遭遇强力的调控的时候就升的慢一点儿,楼市复苏甚至发烧的时候就升的快一点儿,只要房价升上去了,降下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房价的坚挺同样让期盼楼市降价的人非常失望。

  从限购到限价,从税费到房贷,政府在楼市调控上的确花了一些精力,中央领导人也是三令五申要求楼市房价稳定,然而效果却并非想象的那般好。地方政府不仅拖延或敷衍了当地房价调控目标的出台,而且趁机将房价调控目标变成了涨价指标,这点应该是出乎中央政府的意料之外的,但是却反映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房价调控目标上的定位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近段时间即使遭遇强力调控,房价依旧出现涨多跌少的局面就不足为怪了。中央政府自然知道任由房价无限制飙升下去的后果,他们绝不会让政府的信用基础和经济基础遭到破坏,这是底线,房价若是不能达到政府所希望的调控目标,下一步政府可能就会直接出手干预具体的房价了,楼市博弈将会再起,楼市或将地震。

  涨多并不难理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这个历程还将持续几十年,在这个过程当中,每年都有上千万的人口转为城市人口,他们需要商品化住房,强烈而庞大的刚需使得楼市房价基础推力和远景被无限看好;富人越来越多,社会剩余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多,但是投资渠道却在萎缩,尤其是优质投资渠道严重缺乏,高利润的行业甚至还出现了国进民退的局面,这种情况下,房产投资的热度基本不会消除,有钱买房子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地方政府已经深陷土地财政的怪圈,公务员规模无限扩大,地方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亦未改变,这些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而最好的资金来源自然就是卖地,而土地要卖个好价钱,前提就是房价一定要高,而且最好持续增长。有了以上这些原因,房价想不涨都难,推动房价上涨的动力实在太过于强大。

  跌少也很正常,尽管楼市调控一轮接一轮,但是其中的政策多以行政性强制措施居多,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属于寿命不太长的政策,没有形成完整的调控体系,就依旧会留下投资房产或投资房产获得暴利的空间,只要获得利益的空间存在,房价就不会下跌;体制依旧是最大的问题,在现行的体制之内,房地产行业不仅绑架了地方财政,绑架了经济增速,还绑架了银行,绑架了普通民众的投资资产和希望,如果说房价高涨的代价没人承受得起,那么房价暴跌的风险一样无人能够担当,房价稳定是调控的核心目标之一,即使跌也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硬着陆的话,经济将会一团糟;经过了多轮调控的民众,已经对房价下跌不抱希望,失望情绪之下民众根本不会相信楼市房价会大跌,房价下跌似乎更像一个梦。房价若能下行固然是好事,但是一定要有目标,有步骤的来,否则一样会是一场经济灾难。

  涨多跌少,政府的调控目标可能再度落空,如此一来会刺激调控力度加码,楼市博弈再现,至于最终的结果怎么样?那就要看具体新政策出台之后的效果了。

  (作者:潘涛)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银率网www.bankrate.com.cn 2011-04-19)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