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多少公里的车,买多少汽车保险。这一看似简单的“用多少、买多少”的汽车保险消费新理念,最终得到一些勇于创新的保险公司的重视,并成为了现实。
按里程付费汽车保险(Pay-As-You-Drive,简称PAYD)是根据被保险车辆的行驶里程数进行收费的保险。里程定价的理念最早源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William Vickrey1968年提出的建议。他通过对交通事故成本和传统保险定价方式的分析,提出更能提高保险定价公平性、效率性的里程定价新理念。
1996年,美国Progressive公司率先申请并取得了里程定价的有关专利。到目前为止,美国大部分车险公司都推出了各种形式的里程定价方案。里程定价在全球普及起来。美国最大的车险公司State Farm,2010年12月获得加州保险监管部的批准,开始在加州这一美国最大的车险市场推出里程定价保险产品。这一标志性事件,预示着里程定价将成为车险市场的主流。
四大优势
里程定价之所以得到各方面的青睐,是因为这一新的保险模式可以满足多重需求。
一是可以让保险公司更合理地衡量风险。大多数里程定价汽车保险都要求车辆安装车载电脑系统,该系统能提供精确的驾驶信息,便于保险人准确评估由驾驶员带来的风险,从而调整保险价格。
二是有利于减轻部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如低收入群体、乘公交车上班的人群、退休人员等。
三是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美国一家公共决策咨询机构Brookings研究表明,里程定价可帮助减少8%-10%的投保车辆里程数,如果全面推行,可以大大减少碳排放量,清洁环境。
四是有利于改善整体车险经验。里程数的减少可以降低撞车和被撞的风险,研究发现,减少10%的里程数可以帮助减少12%-15%的汽车碰撞事故。
五大发展制约
不可否认,发展里程定价也面临以下的制约因素。
一是如何确定行驶里程与保险赔付成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的关系,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二是个人隐私问题。某些系统中对车辆的持续GPS查询设置会触及用户的隐私,如最敏感的位置查询。但据了解,Progressive公司最新一代产品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三是运行成本较高。无论是通过第三方还是利用车载信息系统对里程进行验证,都需要增加额外的费用,从而部分抵消了这个产品带来的好处。四是专利问题。部分保险公司获得了该产品的专利,从而对其他公司的进入造成一定壁垒。五是监管政策。比如,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要求保单阐明保费并不得更改,使得依据里程制定保费的里程定价措施无法施行。
如何降低额外费用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里程定价产品主要形成了三种形式的定价基础:一是纯粹以里程数为基础。里程数的检查可以通过人工复核或通过车载电子设备传输。二是以车辆操作情况为基础。保险人不仅看里程数,也通过车载设备收集被保险人的驾车行为等信息,如超速行驶、突然刹车、高峰时段驾驶等。三是以驾车的时间为基础。在实务中,较常见的是第二种,第三种较少采用。
采取里程定价的一个现实难题是如何收集和验证里程数。与传统定价方式相比,这方面需要额外增加一块费用,如何有效地降低这部分费用成为新模式成功的关键。目前保险公司收集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人工收集和验证里程数信息,可以由被保险人自己、保险公司人员、受保险公司委托的第三方(如汽修厂、车辆检测厂等)负责记录并报告。二是由电子设备记录并传输数据。电子设备收集的信息不仅限于里程数,还可以包括驾驶行为特征在内的其他信息,如何时驾驶、怎么驾驶、在哪里驾驶等。
里程数在费率表中通常由两种方式反映到车险价格中去:一是作为新的费率因子加入到现有的费率结构中,与其它费率因子一起计算保费。二是直接以里程数作为保费计算的基础。不管采用哪种形式,在费率设计的时候都不能完全以里程数取代传统的费率因子,需要与其它费率因子结合起来使用。
但作为一个新产品,里程定价费率是如何制定的?由于没有数据的积累,通常需要先行试点,然后根据积累的经验不断修改和完善。
未来发展
随着保险市场差异化竞争的不断深入,新的消费需求将推动里程定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信息采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降低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使得里程定价的障碍越来越小。部分率先进入里程定价市场的公司,因为获取了大量的客户信息,在定价的创新能力方面大大领先于其它公司,市场先入者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增强,从而吸引并推动更多公司进入这一市场。从未来监管的角度看,中国的保险监管越来越重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里程定价因其公平合理性,可以减少部分消费者的负担,同时又是典型的改善环境的低碳环保产品,可以预见,其未来一定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在国内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张玮)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