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当代的中国楼市却颠覆了这么一个道理,中国的房子不仅贵,而且多。据统计,按照去年的开发和销售进度计算,光是在A股上市的48家房企目前存量房的就可以卖4.62年,这还不包括全国各地众多的中小型房企。从这一个情况来看,中国正在步入"剩房时代",房企要想在这个剩房时代打赢营销战,率先冲出销售低迷的困境,恐怕还得在诚信经营方面多下些功夫。毕竟随着中国楼市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的成熟,购房者已经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了。
第一,在价格营销方面要诚信,不要还想着楼市暴利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在搞促销的时候更要靠谱一些。不管开发商或者房产既得利益集团如何忽悠,都掩盖不了房价过高的事实。比如说最近任志强说中国的房价不高,就是采用的不靠谱的平均数据,的确,在中国的一些非常偏僻的小镇或者县城,房产均价可能才一两千每平米,通过炖大锅粥的方式来证明中国的房价不高,实在是个不高明的论证方法和掩盖手段。中国的高房价问题基本上都集中于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以及三线中心城市,这些地方也是开发商需要降房价的主要区域。开发商的促销口号喊得很响,似乎楼市也以数据回应降价了,实际上降价的幅度很小,甚至还有诸多造假的伪降价行为,这样不诚信的营销行为自然无法打动购房者,房子卖不出去也就很正常了。
第二,房屋质量问题频发,因此这方面的诚信建设也应该加强,这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长久发展的根本。价格和质量,是消费者购买一件商品时最重点考虑的两个因素,房产亦不例外。不过,近段时间以来,房屋质量问题的负面新闻颇多,比如说"毒地板"、"纸门板"、"毒气门"等等,众多知名的房企都卷入到其中。在质量问题上欺骗消费者的最终后果就是把自己送上商业断头台,在与竞争对手的商战中彻底失败,曾经的三鹿奶粉、双汇火腿肠就是案例。尤其是楼市基本上转入到了买方时代,购房者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他们对于出过质量问题的品牌会抱有更多的警惕,在可能的情况下,甚至会不考虑购买这类品牌甚至这个房企的房子。要不是中国的法律不够严,惩罚的成本不够高的话,或许光是因为质量问题导致的赔偿和罚款就足以让一些小房企倒闭了。
诚信是商业的根本发展之道,没有诚信的话,中国楼市根本不可能走出困境,房地产行业将会成为一个短命的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