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债券基金扩容,固定收益投资人才缺口加大,多家基金公司抛出了招聘债券投资人才的橄榄枝,却是良将难求。
债券人才缺口较大
近年来,债券基金发展迅速,专户、年金业务也不断发展,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投资人才需求大增。
“因为债券投资经理实在难找,一些同行已经将工作2年的交易员培养上岗,相当一部分研究员资历不足。”深圳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负责人表示:“在人才不足的现实面前,交易员和研究员可以降低用人标准,投资经理还是需要时间培养。”
近日,中欧基金固定收益部正对外招聘债券投资管理人才,不过要挖到合适的人才并不容易。另一家基金公司也在为下一只债券产品提前招聘投资经理,目前虽然也收到不少简历,但合适的人选没有出现。
“债券投资经理的培养周期需要5至7年,在2008年和2009年债券基金大发展中,具备条件的人选已经被提升为基金经理,目前是人才断档期。”华富基金固定收益总监曾刚表示。
薪酬体系缺乏竞争力
多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债券投资人才短缺,一方面原因在于基金公司无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条件,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也不愿意培养新手,害怕人才培养成熟就离职。
“在基金公司做债券投资或许是性价比最低的,目前债券投资经理待遇的行业排序是券商、保险、银行,最后才是基金。”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说。他表示,在基金做债券投资的压力大于银行,但薪水却仅略高于银行,因此银行中做债券投资的熟手一般不愿意来基金公司;另一方面,各方面投资经验都好的券商债券投资人才也不太可能加盟基金,原因是,券商的同等职位待遇基本是基金的两倍,基金公司无法提供高待遇吸引熟手加盟。
基金公司方面也很委屈,上海一家基金公司股东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债券基金毕竟是个挣面子不挣收入的品种,即便是排名靠前的基金经理,我们也只能尽量给出我们能承受的最高待遇。”
上海一位债券投资负责人很为难,“我们只想要熟手,是因为承担不了自己培养人才的风险。一旦公司花了三年时间,将他培养成熟,必然会被别的公司以相对高的职位或薪水挖走。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