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今年三十岁,居住在广州,从事建筑设计师职业。张太太,全职太太,35岁,有一个一岁半的儿子,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张先生,年收入一百五十万左右。家庭年支出十二万至少。目前家庭存款及现金情况:现金:一户通里一百万,活期二十三万。目前家庭无负债。
房产投资:
房产一百七十万。(一百一十万自住的,但现在没人居住,因近几年没在广州发展,空着的,但出租的话三千八一月;还有一小屋四十万出租,租金一千五一月,另一间在内地城市二十万父母居住着的)
金融投资:
基金三十万,现市值二十五万,股票三十五万,现市值二十九万,07年买的和09年买的基金定投有三万多了。
家庭成员保险状况:
张先生,总额一百五十万的风险保障,有住院,等什么都有,王太有养老和其它都有,儿子也有教育保险,什么都有,年交保险费二十五万。王生的保额是否不足,请给建议。
理财目标:
需要四十岁退休过上悠闲,舒适的生活。哪怕现在失去工作能力也能过上一般的生活。
理财规划:
张先生的财务状况比较乐观,家庭虽然只有一人工作,但是收入很高,支出每年虽然在12万左右,但是相对高收入来说,仍然是比较保守的消费层次。金融资产占据家庭资金比例并不高,从现有资料看,浮亏不多,现金类资产123万。足以应对家庭的任何突发事件。保障方面,保费每年25万,但是资料显示张先生保额在150万左右,夫人和孩子的商业保障说得不清楚。如果单纯从保费和收入比例看,保费支出已经超出了家庭的收入比例10%。从保额看,仅为一年的收入,所以,我们猜测,你购买的商业保障很可能是侧重分红,而不是保障的险种。
从年结余看,每年净结余在140万左右,期望10年后退休。即张先生40岁时退休。单纯从积累看,10年净积累在1400万左右。加上目前已有的现金类资金,总额在1600万。如果通过专户理财,预期年收益在10%,实现你退休后现有生活质量不降低,是没有问题的。资料没有显示张先生收入是年终一次收入还是平均到各月,这影响到投资时点的选择。从理财目标看,期望10年后退休过上安逸的生活。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建议如下:
1、商业保障。从资料看,保费25万保额在150万,保费和保额有些不配比,我们建议你根据自己的投保目的,选择合适的险种,如果侧重分红,那么人身保障就会降低,如果侧重保障,分红产品就有必要调整。目前的普通大病,你都可以轻松承担,所以,我们认为你需要的意外险保额应更高一些,保额在现有收入的十倍左右比较合适。尤其是张先生的保额,一定要足额保障。所以,现有险种需要根据你的投保目的决定是否调整,如何调整等。希望于我们进一步沟通。
2、养老保障。实现及早退休,过上悠闲安逸的生活,这是张先生家庭的目标。从现有资料看,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很轻松。前提是现有的收入状况能够持续。从房产资料看,张先生没有购置新的房产的打算。资金结余主要途径就是存款,存款的低利率会导致资金的增值速度很慢,在通胀时期,可能是在贬值。所以,如何让未来的收入不贬值以及收入是否持续,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另外,投资时点的选择,需要根据收入的来源时点决定,年收入很高,但是没有说明收入来源的时点,这影响到具体投资决策的制定和执行。
资料没有说明张先生的金融投资经验如何,如果具备一定基础,我们认为,简单的基金定投并不合适你的现状。大额资金需要更为用心的去管理。如果有较好的投资经验,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更能让目标提前实现。比如在当前的持续下行中,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完全可以采取“暴跌投资法”,即只要逢股市持续暴跌,就买进股票或者基金,这样会以比较低的成本建仓投资工具。但是,这是建立在底部难以预测的基础之上。如果有更好的市场分析能力,还可以结合宏观行情建仓,而不是采取分批建仓的基金定投或者暴跌投资法。
市场行情在不断变化,投资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这样才有利于目标的实现。我们希望张先生能提供进一步的信息,比如收入时点的信息,风险承受以及对收益的预期等相关信息,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方案的质量。
(作者:董书生)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