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现有存款50万 一人养7人家庭如何理财抵御通胀
 

  客户资料:

  李小姐,青岛职员,38岁,月工薪收入6000,其他收入1000,家庭月支出3000。现有存款50万,投资金融资产50万,自住房产55万,无房贷。个人保险:单位投5险;公司给投门诊医疗保险,门诊费用可报销90%,住院全部报销;自己投中国人寿康宁定期寿险直70岁,保额为6万元。家人保险:公司给孩子投保门诊医疗保险,门诊费用报销50%,住院全部报销;配偶40岁,无业,自己投养老保险,另外购买平安保险2份。

  理财目标:

  1. 为10岁的小孩准备好到大学教育的教育经费;

  2. 双方老人均任何保障和养老金,准备5年以后赡养老人的费用;

  3. 计划55岁退休,准备好退休金以保证退休后的生活品质。

  期望投资50万,抵御通胀,达到理财目标。

  家庭财务现状分析:

  1. 存款比例50%,过高,李女士全家都参加了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没必要留存太多存款,保留6个月生活费的存款,即1.8万存款应付流动性支出就足够了,建议同时办理信用卡以备不时之需。

  2. 家庭主要收入靠李女士一人,即一人养7人,家庭风险承受能力中等偏低,所以李女士收入的稳定和家庭固有资产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家庭存款要以稳健为基本原则进行投资,建议李女士在已购保险的基础上增加购买人身意外险,这是对全家老小爱的承诺。

  3. 已投资金融资产预期风险和收益不确定,难以对未来有一个相对准确和理性的估计,建议李女士注意回避高风险的产品,少投资或不投资股票,投资基金产品要本着长期投资的理念,定期审视所选产品的表现是否低于同类产品市场平均水平,但不要频繁转换产品,减少转换成本和错过好的市场时机的机会。可以考虑在市场特别热的时候将资金转移到年预期收益率在5-10%的中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信托理财产品,以降低市场系统风险对家庭资产的冲击。

  理财目标的分析及理财建议(二选一):

  1. 10岁小孩的大学教育经费:

  目前我们国内高校的学费一般为每年5000左右,生活费用每年1万元左右,4年共需6万元,按3%的通胀率计算,8年后需7.6万,考虑到孩子高中期间考大学的费用,应至少准备10万。

  建议一:将8万存款投资债券型基金,稳健的利息收入刚好抵消通胀。

  建议二:每月定投1000元投资到配置型股票基金。

  2. 5年后双方老人的赡养费用:

  目前网上调查的老人月平均生活费用为500-600元,按每位老人每月750元生活费的生活水平,四位老人每月要3000元,另外由于老人没有医保,最好随时准备20万以上大病保障基金,以备不时之用。

  建议一:帮每位老人在当地补缴养老金办理社会保险,大约需一次性支出20多万,使老人的有生之年都可以领到养老金,而且国家会根据物价水平上调社保养老金。再将10万存款购买保本基金,做老人的大病备用金。

  建议二:将20万存款购买保本型基金,做老人的大病保障金,5年后用每月的收入结余支付老人生活费。

  3. 李女士夫妇的退休基金:

  社保退休金一般为在职工资的一半左右,李女士退休金估计为现值3000元左右,先生属于自缴社保,退休金估计现值1000元左右,两人的退休金预计可以支付日常的生活开支。但实际的退休金和物价水平我们很难准确估计,应准备至少50万退休生活保证金。双方都购买了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但出于审慎应退休前准备至少50万医疗备用金,以备一些疾病在保险保障范畴之外。

  建议一:每月定投1000元指数基金和1000元股票基金,按平均回报率10%,退休时预期可以增值到100万左右。

  建议二:将20万存款购买投连险的成长账户,按平均回报率10%,退休时预期可以增值到100万左右。

  (目前我国的GDP增长率为8-12%的水平,股票市场平均回报率应高于GDP的增长率,但经济的增长长期有可能会放缓,假设10%回报率是合理的估值水平。)

  (作者:王茜)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和讯网 2010-04-27)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