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缔造历史:对话制表大师乔治•丹尼尔
 

   同轴擒纵系统装置的发明者乔治•丹尼尔是纯粹意义上的制表大师,他是世界上极少数能够手工制造手表里每一个细小部件的人之一,甚至包括螺丝钉。他对机械部件的影像记忆能力简直令人称奇,只要他看过一枚手表的机芯,所有细节就与成千上万钟表装置零件的影像一道储存在他脑海的深处。他更是个善于探索、勇于创造的发明者,与他的名字联系最紧密的发明,便是欧米茄于1999年正式发布的同轴机芯。这位当今世上最伟大的制表大师,在谈论他对机械腕表世界以及同轴擒纵系统的独到见解时,也与我们分享了他的人生历程。

  “同轴擒纵系统”经常被形容为“激进”和“革命性”,您是怎么看待这些评价的?

  “对于这样的评价,我觉得十分中肯,因为这套系统确实非常激进和革新。它解决了五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制表师们的润滑问题。”

  在机械表技术领域里,有没有可能再研发出其他如同轴擒纵系统这样奇妙、激进和革新的突破性技术?

  “也许我这样说有点不太妥当,但我必须承认,这不太可能。机械腕表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几个世纪以来,无数制表大师一直努力进行技术改进。润滑油的黏度以及零件因滑动摩擦而导致的润滑需求,这些存在了几百年的问题,直到同轴擒纵系统诞生的那一刻才得到了解决。

  在制作机芯的某些零件时,可能会使用到不同的材质,但都不可能像同轴擒纵系统这样,可以对腕表的基本性能产生深度影响。”

  在新一代机械腕表的制造过程中,同轴擒纵系统是否会得到最广泛的应用?“制表业在本质上非常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过程比较缓慢。但基本上可以说,每一个仍在继续使用其它系统的制表师,最终都会选择使用同轴擒纵系统。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更好用。欧米茄已经证明了同轴擒纵系统能够量化生产并投入使用。虽然我们需要作些努力去争取制表界对这个系统的认同,但相信其最终得到广泛应用只是个时间问题。”

  对于机械腕表热潮卷土重来,您有没有觉得惊讶?

  “完全没有。我经常说,我从未怀疑过机械腕表会持续流行。三十多年前我在伦敦推出了第一枚装有同轴擒纵系统的腕表,掀起了这股复兴的热潮。长久以来,我一直坚信机械腕表不会轻易被淘汰,未来也一定会持续流行,这与它的历史、技术、功能、美学、实用性及趣味性等特质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诚然,一代人之前的机械腕表为了避免被石英表盖过势头,的确在很多方面都迫切需要改进。而同轴擒纵系统正好为机械腕表带来了一大益处:它将带领机械表迈向二十一世纪乃至更加遥远的未来,并在机械表持续掀起流行高潮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从一篇文章中得知,您不会在腕表制成前绘制出细节设计草图。这是真的吗?如果是,那您是即兴制表的吗?

  “对,我在完成制作前不会将细节设计草图画出来。记住,以往没有一个杰出的制表大师会依照草图来制作腕表!当我开始制作一枚全新腕表时,所有的东西已经全在我的脑袋里了。假若在过程中我发觉有些地方需要修改,也有可能会稍作调整。细节设计草图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铅笔素描的线条粗度有可能比腕表最微小的零件实物大出好几倍。但我必须指出,制作擒纵系统时会有些例外,我们得仔细地画出合比例的草图,因为每一个擒纵装置中都会有一些非常微小的公差——有时仅仅是千分之几毫米。为了达到最高的运作功率,有时我会为了同一个擒纵系统制作一大堆草图。”

  欧米茄在1999年推出了第一款配置同轴擒纵机芯的腕表,在40多年的时光里,这个擒纵系统已经成为了您生命的一部分。欧米茄对于同轴擒纵系统的诠释及运用,您觉得满意吗?

  “当欧米茄决定将同轴擒纵系统批量生产时,我感到无比兴奋。面对业内排山倒海的批评和质疑,欧米茄果断地采用了这项革命性技术,确实是勇气可嘉。我能够深刻地理解那种感受,当时的欧米茄不得不努力寻求外界的认同,就像我发明同轴擒纵系统的时候一样。同轴擒纵系统就像是我的孩子。我与欧米茄无数的技术人员进行过大量的深入讨论,尤其是在生产准备阶段。我们投入数年精力,参照部件的规格参数,准备生产所需的特殊工具。由于同轴擒纵系统较传统的杠杆擒纵系统更为复杂,所以在生产准备过程中我必须和技术人员保持非常密切的合作。和其他人一起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非常享受与欧米茄及其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在看见制成品的那刻,我感到非常欣慰。作为发明者,眼看自己的创意概念能够完美地付诸实践,我当然感到十分激动。这个系统的性能相当出色,在长期的日常运作下仍能保持精密准确,这是传统杠杆擒纵系统不能比拟的。欧米茄应为其决意采用同轴擒纵系统的勇气而获得嘉许,我也十分高兴他们能从同轴擒纵十多年的成功经验中获益。”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和讯网 2011-12-21)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