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中国房地产:风险不可忽视但危机不宜放大,救市当三思慎行
 
  
    2014年05月07日 13:52
    
      针对中国楼市行情5月来的急转直下,以及部分地区出台放松调控新政,新华社周三表示,当下楼市确已呈分化态势,各地冷热不均,风险固不可忽视,危机亦不宜放大。从长远来看,以长效机制来取代限购、限贷等硬性措施是大势所趋,一些地方政府选择“救市”,应当三思慎行。 
       
      “新华视点”文章援引业内专家称,从销售数据及市场预期来看,国内楼市成交回调之势已经确立。但楼市降温并不等于房价一定会出现总体下跌,或者跌幅比较大的现象,它是一个区域分化、项目分化的趋势。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中国的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商品住房市场的供求情况,都决定了目前楼市是一个短周期调整,从商品住宅市场的存货量和消化速度来看,预计一年半时间基本上可以接近底部。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业内主流观点坚持认为内地楼市仍然处于可控、可为的态势。例如,上海市住房保障与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日前表示,房价受供求关系、土地价格、货币政策、市场预期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并没有“入冬”的迹象。 
      对于目前铜陵、南宁、无锡、天津滨海新区等地或放松调控,或采取部分刺激举措的行为,新华援引专家称,政府放松对市场的管制,本身无可厚非,从楼市调控的长效机制来看,也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是,如果纯粹为了“救市”而出台刺激政策,则大可不必,也有悖于楼市调控的初衷。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市场主体,开发商无论涨价,还是降价,都属于自主的商业经营行为,这正是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体现。从长远来看,以长效机制来取代限购、限贷等硬性措施是大势所趋,一些地方政府选择“救市”,应当三思慎行。 
      尽管中国京、沪等一线城市房地产热情未减,但部分二三线城市却寒意渐增。中国证券报周二报导,继南宁、无锡之后,安徽铜陵和浙江宁波也开始以不同的方式,加入“救市”队伍。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华财讯 2014-05-07)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