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中国经济降速西方为何起急
 
  
    2014年05月15日 08:57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数据的每个变化都成为西方舆论关注的焦点。相比于中国国内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西方对中国经济的关心尤甚,不但调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发出唱衰中国经济、唱空楼市的声音,而且还给中国经济放缓开出各种药方。诚然,中国经济当前确实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增大,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带来的变化,西方要适应中国经济减速换挡的现实,而不能一味要求中国高速增长为全球经济做贡献。
      近日,世界银行有关“中国经济超美跃居世界第一”的报告引发全球关注。相比于中国国内媒体相对冷静的态度,西方媒体的报道则是铺天盖地,既有感叹中国经济增长之快的言论,也不乏质疑“中国第一”这一结论名不副实的批评之声。然而,不管中国经济体量是不是达到全球第一,都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现象,就是只要是有关中国经济的新闻,都会格外受到西方舆论的关注。
      事实上,近年来西方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就从未停止过,尤其是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西方更是掀起对中国新一轮唱衰之声。“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数据之前,海外一些投行已经启动了新一轮看空中国经济的‘大合唱’,高盛此前就预测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只有6%。”经济学家马光远说,统计局最终公布的数据给了国际投行有力的回击,但这并未消除外界的质疑之声。
      在唱空中国经济的同时,西方却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降速换挡表现出来不适应。早在去年7月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不少欧美国家就提出希望中国采取积极的刺激措施,提高中国经济增速,以此来带动其他国家经济复苏。时至今日,这种不顾中国经济粗放式发展模式陷入瓶颈的现实,只是一味要求中国经济做贡献的思维仍然在西方有很大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西方应改变一直以来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要求,而是要逐步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在“新常态”下,一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放缓到中高速增长;二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式增长变成创新和消费驱动增长;三是这个时期要把防风险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
      尽管在转型过程中,中国经济增速下了一个台阶,但是经济质量和效益将得到大幅提高,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未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将进一步升级。
      “中国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内需驱动,特别是启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工作,这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表示,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本、经验,都可以在中国找到市场,在中国的舞台上发挥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一直主张贸易的自由化、投资的便利化,同时也追求产业结构升级,节能环保及改善能源结构等,都对世界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事实上,中国正加大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为建立一个公平合理、互利共赢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积极努力做出贡献。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华财讯 2014-05-15)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