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保监会放权上海航运保险协会
 
  
    2014年05月20日 10:29
    
      航运保险业无疑成为昨日保监会政策红利的最大收益方。继去年9月保监会发布八大举措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后,昨日有三项细则出台,对上海自贸区内保险市场简政放权。 
      保监会昨日发布了《中国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区内保险机构、保险产品以及高管人员三方面的监管进行了简政放权的设置:一是允许上海航运保险协会试点开发航运保险协会条款,备案后会员公司可以自主使用;二是取消在沪航运保险营运中心、再保险公司在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的事前审批;三是取消自贸区内保险支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事前审批,由上海保监局实施备案管理。 
      业内人士称,此次发布的三项举措,财产险公司的航运保险一跃成为政策的宠儿。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昨日介绍称,在上海自贸区挂牌以后,“一行三会”出台一系列共51条措施,目前金融“51条”相关细则及具体安排已在陆续出台。 
      扩大航运保险协会权限 
      此次三项举措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一项,它意味着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的权力被进一步放大,航运保险业将有望成为上海自贸区内率先发力增长的一员。 
      此前,保监会支持自贸区的八项政策中,第五条提到,“支持上海开展航运保险,培育航运保险营运机构和航运保险经纪人队伍,发展上海航运保险协会。” 
      去年12月26日正式揭牌成立的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是国内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专业性的保险协会。目前,国内约四成财产保险公司已加入该协会,而经营航运险的财产险公司几乎都已加入协会。 
      《通知》允许上海航运保险协会试点开发航运保险协会条款,备案后会员公司可以自主使用该条款。由上海航运保险协会试点开发条款,备案后会员单位可自主使用,即意味着保监会此次赋予了协会产品开发、报备的权限,这也是保险业首次允许行业协会作为条款报备主体。 
      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昨日解释称,《通知》颁布前,保险公司才是航运保险产品的报备主体,新的航运保险产品由各家保险公司分别向监管部门报备,此项新政下,保监会首次增加航运保险协会作为报备主体,创新了产品开发主体资格,同样的产品由航运保险协会报备后,会员公司即可自助使用,不需要再报备。 
      举例来说,目前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共有31个会员单位,其中25个会员是保险公司,也就是说,同一个产品过去需要报备25次,之后只需要报备1次。 
      “定约自由”法则 
      多名险企人士告诉早报记者,第一项举措对航运险公司意义重大,此举借鉴的是英国航运业的“定约自由”法则(free contract),能进一步推动航运保险产品定价和条款市场化。 
      在外资财险公司人士看来,首条举措还能加快中国航运保险与国际接轨,“目前中国的航运条款还没有达到国际化,这样发展的话能吸引国外保险公司加入。比如现在中国的货物险都是用ICC条款(编注:协会货物条款)来做,尚未使用国际通行的条款,报备还须用中文。” 
      对此,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会长降彩石表示,之后将以开发协会条款为工作重点,并鼓励会员单位协同开发保险产品,尤其是标准化的建制。 
      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是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设立自贸试验区这一大背景下成立的,也因此,该协会扩权意味着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再进一步。屠光绍昨日表示,上海有信心2020年建成金融和航运中心。 
      吸引外资险企入驻 
      第二项举措中的亮点在于,首次允许航运保险营运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开创功能性保险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先河;首次取消部分保险分支机构事前审批事项。 
      裴光解释称,今后,这两类机构要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完全根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只向监管部门报备即可,不再需要审批。 
      目前国内已设立六家航运保险营运中心。业内人士称,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让运营中心的权力进一步放大,同保险分支公司平级。 
      早报记者昨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华泰财险的航运保险运营中心也将加入上海航运保险协会。 
      知情人士称,此举同时也为了吸引包括瑞士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等外资再保险公司进入上海自贸区。 
      上海保监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地区航运保险保费收入占全国的25%,其中船舶保险保费占全国的44%。 
      险企人士告诉早报记者,前两项举措将大大提升航运保险的保费规模。截至目前,中国航运险规模不到200亿元,其中货运险规模在100亿元,船舶险大约50亿至60亿元,略高于盈亏平衡点。 
      简化区内高管审批 
      第三项举措则从保险高管人员的监管制度上加以简化。 
      据了解,上海共有249家保险支公司,此前,支公司的高管人员需要经过高管人员资格考试和申报审批两个环节才能任职,需要提交多项资质材料,并经过20个工作日的时间才能批复。 
      以后,保险公司可以自行选择、自主任用区内支公司高管人员,免去繁琐的申报审批流程,报备上海保监局即可。这也是中国保监会首次取消对保险支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事前审批。 
      外资人身险公司期待的显然更多。 
      去年保监会发布的八项支持自贸区的政策中,“支持在自贸区内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保险机构”被放在了首位。 
      “若此次简化高管审批的政策能从区内延伸至区外就更好了,比如之前规定高管必须会中文,不知道自贸区的支公司高管设置会否对这方面有限制。”昨日,一名外籍人身险公司高管告诉早报记者,语言一度成为许多险企外籍高管入驻国内的一大“拦路虎”。 
      一名外资健康险公司人士则向早报记者表示有入驻自贸区的愿望,但一方面考虑到年度预算,启动一个项目或开发新机构、人员配置都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也在等待自贸区对于健康险方面的政策细则出台。 
      相比而言,大型人身险企的入驻步伐较快。目前,中国太保、大众保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大都会人寿已先后进驻自贸区。截至4月末,保险业为区内6346家企业提供了保险服务,覆盖率接近40%。提供财产险风险保障约5200亿元,人身险约1850亿元。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华财讯 2014-05-20)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