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基建总投资达16万亿 结构性机会凸显
|
|
2014年07月07日 13:25 近期,铁路基建热潮再度涌动。 上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沪昆高铁施工现场,听取铁路建设情况汇报。李克强指出,推动中西部铁路等有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加强薄弱环节的重大项目建设,是实施定向调控的重要举措。要抓住当前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等有利时机,保质保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把惠民生的事办实办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另外,有媒体报道,近期我国将有14条铁路集中开工,总里程达3712公里,投资规模3273亿元。在当下国内经济疲弱背景下,铁路投资有望拉动国内经济增长。 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不仅是铁路建设,我国所有基建领域有望再年内再度掀起一轮小高潮,而相关个股有望走强。 基建再次被提升为稳增长举措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 一般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表现在实物量上是交通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内河航道、轨道交通和空运机场)、通讯基础设施(邮政、电话和互联网)、能源基础设施(电力消费量和能源消费量)以及其他市政基础设施指标。 2009年四万亿投资中基建投资大幅增长,今年年初以来为应对经济增速下滑风险,高铁能源等基建设施投资再次被提升作为稳增长举措。考虑未来经济增速下行风险,各地方政府以基建投资拉动内需和总投资的热情不断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基建投资机会更显突出。
|
|
|
|
(摘自世华财讯 2014-07-07)
|
【关闭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