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1日 17:23 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中国经营报社于6月21日在北京召开“2014新型城镇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暨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此次会议的目的是寻找发现中国企业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市场推动力。 论坛召开前,中国经营报社就新型城镇化如何寻找市场动力等问题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和盘古智库理事长、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 《中国经营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依靠市场力量。6月21日由我报主办的“2014新型城镇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暨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也是以市场力量为主题,那么新型城市化建设需要发挥哪些市场力量?又蕴含着哪些商机? 肖金成: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商机最直观的是将大力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衣食住行等的基本需求大大增加,将直接带动消费以及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在三产中的比重也将大幅提高。 到2020年,有近3亿人进入到城市工作、生活,这将极大催生住房需求。房地产的发展是城镇化的重要表现,城镇化的本质就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的过程。从长远来看,住房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的基本条件。 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也是商品房市场需求勃发的过程,因此,短期内不会出现房地产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状况,这也预示着房地产市场拐点不会很快到来。 易鹏: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商机,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环保、智慧城市、低碳产业、地下管网、轨道交通等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机遇。另外,城镇化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产生了更多的融资需求,在精细化金融领域也面临着很大的机遇。 对于企业来说,要从精细化、专业化的角度寻找商业机会但企业也要把握一个节点。这是因为,很多城镇化发展战略作为理论上的东西,落地还需要一个过程,搞得太快容易成为“先烈”,快一步叫“先锋”,快三步就成了“先烈”,要做先锋,避免做先烈。 《中国经营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规避哪些问题?如何真正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彰显市场的力量? 肖金成:城镇化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趋势和规律,不能全靠政府去推动。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不能操之过急,人为通过行政的力量造城,会导致“空城”“鬼城”的大量出现。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要处理好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的关系,通过产业的培育、布局来带动人口的流动和城市的建设。产业和城市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地区城镇化的建设过程,完全就是单纯地为了建城而建城,结果往往导致楼建起来了,商也招来了,就以为规划好了,企业就能来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产业是需要跟城市互动的。 易鹏:“空城”“鬼城”“睡城”等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主导城镇化发展时忽视了市场的调节作用,比如不顾未来人口和产业聚集的风险盲目上项目;过于依赖土地财政,借新城新区建设获取更多土地的附着价值;秉持“唯GDP论”,通过投资来推动GDP的增长等等。以市场为导向的城镇化,有助于解决过去行政主导的城镇化所带来的问题。这是因为市场配置资源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市场主体也会更加理性。他们会清醒意识到“空城”“鬼城”这种不可持续性新城建设的风险,也更加在意投资回报率,他们必然会对新城的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做出详尽的分析和评估,避免盲目决策。 从产业和城市的互动关系来讲,有了富有活力的企业,才有产业链的集聚,城市的发展才能避免空心化。
|
|
|
|
| |
|
(摘自世华财讯 2014-06-21)
|
|
【关闭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