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6日 07:00 西南财经大学的调查重新点燃了空置率这个曾经火爆一时的话题。虽然该调查机构给出了调查方法及范围,但还是引来无数质疑。 有人用个人感受批22.4%的城镇住宅空置率不靠谱,有人用住宅竣工数量推算5000万套闲置房是严重高估,有人认为该调查主要采用大学生上门调查的方式,误差太大。空置率这个话题自从2010年出现后,拍小区黑灯率,求教居委会,寄希望于水表、电表流量统计等等调查设想层出不穷。 全民关注的热情充分说明住宅空置率数据的魅力,我们认为,空置率不应该仅仅是热闹一时的概念或话题,它是投资渠道逼仄、房地产法不健全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房地产畸形供需关系的最好注脚,理应引起决策者足够重视。 这从中外住宅空置率的对比中,或见端倪。西南财经大学的调查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空置率进行了对比,数据显示,美国2011年、日本2008年和中国2013年的空置率分别是2.5%、13.1%和22.4%,暂且忽略年份差异,可以发现中国的空置率确实畸高。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日本统计局提供的这一数据和西南财经大学的统计口径并不一致。西南财经大学的数据包括一套房家庭人房分离和多套房家庭闲置两种情况,而日本的统计中还包括新建但未出售住房。 所以可以作对比的只有美国。即使算上两年的时间差距,即使算上西南财经大学的调查误差,依然难以拉近22.4%和2.5%之间的距离。 这段差距是什么呢? 当房屋在持有环节的成本仅仅是贷款利息,并且这个利息能够很轻易被疯狂上涨的房价覆盖,为什么不多买一套房呢?当沉淀在房产中的贪腐缺乏足够的监管,为什么不多买一套房呢?当钱放在银行只能贬值、放进股市只能被套,为什么不多买一套房呢? 是的,我们没有完善的房地产信息联网系统,我们不对房产持有环节征税,我们也几乎找不到比买房子更靠谱的保值增值手段,空置率怎么会不高呢? 可与空置率数据相对照的事实是,中国包括省会城市在内的绝大多数城市正处在供大于求的艰难去化过程中,畸高的空置率不仅意味着大量房屋资源和银行资金的浪费,也意味着庞大的存量被掩盖和忽视了。今后,随着住房信息系统不断完善、房地产税立法逐渐落地,搅动存量流通向市场,高库存城市的房地产资产价格将出现更多变数。 我们并不否认适当空置的必要性,它是一个城市房地产供需平衡的缓冲带,也是租赁市场供给的重要来源,但是我们担心,缺乏对空置率真实状况的认知,会缺失一种判断房地产风险的依据。从权力阶层到普通公民无不对土地资产顶礼膜拜,这才是最大的病因,空置病灶之深未可知,乐观者不屑一顾,悲观者如临大敌。难道非到刮骨疗伤才有痛吗?
|
|
|
|
| |
|
(摘自世华财讯 2014-06-16)
|
|
【关闭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