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2日 15:41 大宗商品已经进入买方市场 随着一季度和4月份各项经济指标的陆续披露,中国经济下行态势越发清晰。今年来,受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和房价预期舆论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一季度普遍大跌,至4月份,综合商品指数才有所回涨。胡俞越表示,经济下行压力下,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风险仍然存在。胡俞越表示,有分析师认为今年国家经济“先抑后扬”,但他估计“扬不起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次增长阶段,表现在PMI指数不振,企业家信心在下降,社会固定投资和出口的逐年下降等。尽管上个月的CPI只有1.8,但中国的M2已经达到了116万亿,通胀存在的潜在压力非常大。” 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随之而来的是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胡俞越以黄金举例,2000年中国黄金价格为250美元,到2011年,黄金价格疯涨到了1923美元,翻了将近七倍,但近日黄金价格已经跌到了1300美元以下,跌幅高达68%。 一季度出口数据显示,受到需求减缓的影响,大宗商品进口呈现“量增价跌”的局面,同时大宗商品仍面临高库存压力。此外,大宗商品本身存在的产能过剩的现象仍然严重。胡俞越认为,中国大宗商品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而全世界大宗商品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 用互联网思维革新大宗商品市场 两年前,大宗商品价值大涨的时候,电子化交易是卖家说了算。胡俞越表示,大宗商品进入买方市场后,价格将开始由市场决定。“这也为大宗商品进入互联网提供了一个缺口”,他认为,现在大宗商品交易需要借助电子化交易模式来促进电子化的升级。 目前,我国大部分交易所或者交易中心过多地关注交易价格,很少关注交割、物流、仓储,大宗商品的电子化交易模式必将带来物流的整合。胡俞越表示,这个整合不需要更多的存量,也不需要更多的增量投入,以现有的存量调整就可以带来利益的增长点。 另外,胡俞越认为,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向下延伸,现货市场向上延伸,在中间层次实现现货与期货对接、场内场外对接、境内境外对接。
|
|
|
|
| |
|
(摘自世华财讯 2014-05-12)
|
|
【关闭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