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金融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气煤”之争将持续
 
  
    2014年07月09日 04:00
    
      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夫·鲁尔7月8日在2014《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发布会上指出,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2013年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费的比例创历史新低,而中国天然气消费增幅则居世界之首。短期看,这种“气煤之争”将在世界各区域持续。长期而言,天然气占比会日益提升,预计再过二十年,煤炭和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会基本持平。
      BP报告显示,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消费量的22.4%,以及全球净增长的49%。
      与此同时,中国的能源结构正在持续改进。BP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有所下降,占比为67.5%,创历史新低;石油占比位居第二,为17.8%,是1991年以来的最低值;而天然气消费则大幅增长10.8%,增幅居世界首位。
      在谈及煤炭消耗量放缓的原因时,鲁尔认为,不能通过环保政策解释,因为关停小煤矿等的决策是在2013年晚些时候推出的。“可以从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找到部分原因。2013年,中国GDP增长中服务业的比重首次超过工业,由于工业活动增长放缓,对煤炭需求也自然减少。”他称。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鼓励进一步用天然气发电取代火电的同时,在欧洲和美国,煤炭在发电领域的地位却有赶超天然气之势。报告显示,2013年,天然气在美国发电部门的市场份额出现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天然气发电量的减少被煤炭取而代之。同样,在欧洲,天然气难以与价格更低的煤炭竞争,天然气在发电领域的市场份额降幅超过煤炭。
      鲁尔坦陈,这种“气煤之争”确实存在。但长期看,天然气占比会日益提升,预计再过二十年,煤炭和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市场占比会基本持平。
      “短期而言,不同区域情况不同,原因也不同。”鲁尔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比如在亚洲,尽管中国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会降低煤炭消耗量,但印度、印尼等国由于还处于工业化早期,仍会选择更多使用较廉价的煤炭。
      “欧洲则是因为近两年接受被美国排挤出来的煤炭,导致天然气消耗量减少,煤炭消耗量增加。但长期而言,欧洲严苛的清洁环保政策法规还是会促使其发展天然气,淘汰煤炭。”他补充道。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华财讯 2014-07-09)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