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1日 09:33 在7月8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再强调要加强智库建设,并要求“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学者意见”,使之成为常态化和制度化。 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是本届中央政府执政理念的新变化和执政风格的新确立。客观地讲,对智库的认识亦是逐步发展的过程,我们有必要简单梳理其演进脉络。 2013年4月,习近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任务。这是继十八大报告提到“发挥思想库作用”之后,中央最高层专门就智库建设做出的内涵丰富、目标明确的表态和阐释。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今年年初,习近平对智库建设提出新要求,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中央之所以关注智库建设,是因为长期以来,专家参与行政决策咨询不是出于制度设计的必然,而是取决于决策者选择的偶然,这很容易导致行政决策对专家咨询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因而中央提出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是切中时弊的。 大而化之,建立健全咨询决策制度就是完善外部环境和深化内部机制。 构建外部支撑是更好发挥智库作用的重要一环,笔者提炼如下要点: 其一,完善行政决策专家咨询的制度保障是前提,如果要充分发挥专家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需要有相应的制度设计作保障。专家参与行政决策不应该是各级决策者个人喜好的选择,而是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基本要求。凡在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制定和实施前必须进行专家论证,没有经过专家论证的,不得付诸实施。 其二,制定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为决策咨询的公平竞争搭建制度平台。不同主体、不同背景、不同类型的智库,需要在公平、公正和平等环境下发展和竞争,方能实现智库的多元化格局和行政决策咨询的差异化选择。 其三,制度建设还应保障专家咨询的独立性,保证其观点和意见有充分的表达权利和自由。同时,制度建设也要防止专家在咨询中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在机制上保障专家咨询的客观性。 当然,深化内部机制则是智库建设的关键,笔者认为应关注两大内容: 一是要加强智库专业化建设,智库建设只有形成了自己的专业性,才能真正地实现其独立性。靠专业特色服务方能从众多智库中脱颖而出,在国际上被大家耳熟能详的智库无不具有鲜明特色和自己主要的专业方向。 二是智库的发展需要有科学有效的管理。从智库内部的管理体制来看,需要有适应于本智库的有特色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使智库的专业性得到充分发挥。 概之,随着内外部建设同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将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做出贡献,与之对应的是党的执政能力、国家治理能力将呈现全新的面貌。
|
|
|
|
(摘自世华财讯 2014-07-11)
|
【关闭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