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8日 10:16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再次强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手段成为监管的主要措施。文件指出,加快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研究起草重要食用农产品追溯管理办法。据机构测算,食品安全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整体市场空间有望达百亿,平台软件、专用设备和系统集成服务将成为采购主力。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监管手段缺失是重要原因,而借助信息化手段,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食品从生产源头到流通环节的全程可追踪,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监管措施。 此次文件中就提出,加快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研究起草重要食用农产品追溯管理办法,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肉菜流通追溯、酒类流通追溯、乳制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文件中就强调,鼓励各地加大资金支持,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试点建设,推动数据共享。 据了解,目前我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以商务部主导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为主,该体系从2010年开始试点,目前已有3批共35个城市的试点,首批10个试点城市已全部建成追溯体系并投入试运行,初步实现了追溯功能。商务部计划到2015年,争取让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覆盖到所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 海通证券认为,按照现有试点城市的投入规模进行简单估算,整体市场空间有望达到近百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采购主要集中在平台软件、专用设备和系统集成服务等方面,相关上市公司有望从中受益。 文件还指出,加快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强食用农产品和食品快检、溯源技术和预警系统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创造有利于第三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的环境,鼓励向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购买服务。
|
|
|
|
| |
|
(摘自世华财讯 2014-05-28)
|
|
【关闭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