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黄亚生: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必须加大创新的作用
 
  
    2014年05月29日 06:46
    
      麻省理工学院(M IT )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日前在参加该院主办的“技术创新与创业论坛”时表示,过去三十余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大规模的资本及人力投入,只有30%的经济增长基于创新和生产力的提升。中国经济如果要长期发展,必须加大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黄亚生指出,那种依靠大规模增加投资、增加人力投入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积累模式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第一,中国老年化的人口年龄结构;第二,资本的投入占G D P的比例已经达到50%,边际回报率肯定会逐渐下降。 
      黄亚生认为,中国经济将来要长期发展,就必须改变现有经济模式、企业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加大创新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政府提出“创新驱动”战略、提高自主科技研发能力,说明已经认识到创新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中国的科技发展更多依靠自上而下的战略推动,对自下而上,基于技术创新的创业行为关注不足。 
      “当前主要有两种科研体制,一种科学共和体制,一种政府共和体制。前一种是拥有学术自由、学院自治的开放体系,由学者、科学家掌握研究的方向;后一种是由政府控制研究机构和大学,并任命大学高级管理团队,完全由政府来全面的安排和决定研究的方向。“数据表明,能够使科学研究对经济发展起作用的国家,都是科学共和的产物。” 
      有鉴于此,黄亚生建议,当前,提升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改变以政府主导的创新模式,鼓励民间的技术创新与创业。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华财讯 2014-05-29)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