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专家认为“硬着陆”可能性极小
 

  多位专家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虽然我国经济增长或将减速,但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极小。通胀水平居于高位将维持较长时间,但转换为恶性通胀的可能性不大。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今年全年GDP同比增速仍有望保持在9%以上的稳定增长水平。只要世界经济不出现二次衰退,我国经济演化为“硬着陆”的可能性极小。由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正从新兴经济体扩大到发达经济体,抑制物价上涨仍面临不少挑战。但是,目前我国仍为温和型通胀,且不会转为恶性通胀。预计全年CPI同比涨幅可能为5%左右。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包括:食品价格仍有上涨压力;负利率具有刺激借贷、扩张需求的作用;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消除;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涨幅较大,对CPI的传导影响将在下半年逐步显现。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表示,经济增长减速是主动调整的结果,基本不可能出现所谓的经济“硬着陆”。至于目前的通胀形势,由于食品价格对CPI的推动作用较大,加大食品供给是关键。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表示,此轮通胀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在调控机制中,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尤其是加息可以抑制通胀预期。经济增长减速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在此轮的结构调整中,必然会有一批不能够适应的企业被淘汰,这是结构转型必须付出的代价”,曹红辉称。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1-07-14)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