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回购利率继续高位波动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迎来九周首次净回笼,从本周和未来两周到期资金情况看,公开市场继续实现净回笼是大概率事件。再考虑到商业银行超储水平已经处于历史低位、财政存款季节性上升等因素,分析人士预计,短期内资金面仍将处于偏紧状态,回购利率将继续高位波动。

  本周有望续演净回笼

  进入7月份以来,央行逐步加大公开市场回笼力度,上周一举实现九周来首次净回笼。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上周五,3月期、1年期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仍分别倒挂22BP和30BP,按照前期的市场状况,这一倒挂幅度足以影响到机构对央票的需求。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上周央行成功将1年期、3月期央票发行量成功放大至110亿元、460亿元,而且进行了990亿元28天期正回购和500亿元91天期正回购,加上50亿元的3年期央票,上周公开市场回笼规模达到2110亿元,创下4月11日当周以来的最高水平。

  市场人士认为,央票利差与公开市场放量之间的背离,显示出近期央行操作的主动性倾向,而央行主动提升公开市场回笼力度的目的主要在两个方面:

  其一,平滑未来到期流动性。上周逾2000亿元的回笼量中,1个月、3个月期限工具操作量达到2060亿元,央行倚重短期限工具,向未来月份搬运资金的意图十分明显。据WIND统计,截至7月18日,8月、9月、10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为3270亿元、2390亿元、2910亿元,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公开市场月均到期资金量在6000亿元以上。可以预期,未来1个月、3个月期限央票和正回购仍将被频繁使用。

  其二,降低存准率工具的使用频率。有观点指出,前段时间,央行之所以以每月一次的频率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降低对冲外汇占款成本,以及通过降低超储率影响银行信用扩张能力。经过连续12次上调存准率之后,当前外汇占款增长速度、信贷增长速度、货币增长速度等正在向货币当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且金融机构超储率3月份已经降至1.5%的历史低位,估计6月份有进一步下降,因此未来继续上调准备金率的压力和空间都有所下降。不过,在提准频率有望降低的同时,基于通胀压力依然较大,货币政策还没有到放松的时候,因此公开市场重新担当起回笼市场流动性的重任。

  据WIND统计,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为550亿元,较上周的1250亿元环比下降近六成;未来两周到期量分别为340亿元和460亿元。基于上述分析,本周乃至今后两周,公开市场连续净回笼将是大概率事件。根据公告,央行将于周二发行50亿元1年期央票,本周其他回笼工具的操作量合计只要超过500亿元,即可实现净回笼操作。

  资金利率或持续高位波动

  目前来看,虽然已经度过了年中大考,但由于超储水平已经临近极限,银行系统资金面仍然相当脆弱,整体流动性依然偏紧。对于中短期内的资金面情况,市场和分析人士也继续持谨慎态度。

  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7月18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上,隔夜、7天、14天加权平均利率涨跌互现,但仍分别收于3.67%、4.53%和5.57%的相对高位水平。交易员表示,市场上资金需求很强,但大部分大行仍不愿出钱,预计未来资金面仍不乐观。

  安信证券景晓达指出,在准备金率不调整的情况下,银行系统资金面将经历缓慢修复的过程,但由于7月份财政存款季节性回笼,加上7、8月份公开市场到期量大幅下降,三季度内资金面的状况仍不乐观;另外,由于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如果央行在未来两个月内再次上调存准率,银行系统流动性则会迅速干涸。

  国海证券分析师也表示,目前银行间回购利率的敏感度大幅提高,预计未来资金面仍偏紧,回购利率将继续高位波动。

  (作者:葛春晖)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1-07-19)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