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份以来,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成为市场下跌的主要逻辑,潜在的“硬着陆”风险更是让投资者在A股市场的“估值底”面前望而却步。但是,从近期基本面和政策面所释放出的一些信号来看,A股市场距离中期底部似乎已经不是十分遥远。
经济不会“硬着陆”
在经历了5月份的低迷之后,A股市场的“估值底”已然浮现。当前沪深300整体13.22倍的TTM市盈率意味着只要经济不发生“硬着陆”,A股市场的“估值底”已足够坚实。
目前市场对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主要来自于货币政策超调的风险。从2008年的经验看,由于金融危机爆发,外部需求大量萎缩,而在经济过热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坚持紧缩离场,最终导致国内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硬着陆”,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由通货膨胀直接走向通货紧缩,上证综指更是下跌至1664.93点的历史底部。
当目前江浙一带部分中小企业因融资难等问题面临经营困难时,市场对2008年政策超调的惨痛记忆再次浮现,再加上汇丰5月份PMI数据降至51.6%,接近50%的经济荣衰分水岭,市场对国内经济基本面下滑的悲观情绪占据了主流。这也是沪综指最低跌至2676.54点的根本原因。
在通胀未见拐点的情况下,经济景气度却率先下行,这是支撑市场做空的核心观点。但也正是因为2008年的教训,央行如今在采用货币政策工具时才会格外谨慎。从衡量流动性充裕程度的M1和M2指标来看,4月份12.90%的M1同比增速和15.30%的M2同比增速,均为2009年3月份以来的低点,这表明央行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流动性的控制已起到了明显作用。尽管5月份与6月份通胀水平仍可能再创新高,但高翘尾因素与气候性因素作用更为显著,而考虑到下半年翘尾因素的缓解以及经济增速的适当放缓,通胀预计将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行。因此,货币政策出现超调的概率并不大,而A股当前的估值水平或已充分反映了市场的悲观预期。
事实上,无论是GDP还是CPI数据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仅依靠对宏观经济数据的解读来判断股市底部无异于刻舟求剑,并且往往滞后于行情。历史经验表明,股市见底往往先于经济触底3个月到半年。2009年一季度国内经济增速见底,为6.60%,二季度GDP增速开始反弹至7.50%,但A股却于2008年四季度便先行触底,展开反弹。由于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着力改变现有粗放式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劳动生产率的新兴产业,GDP增速放缓预计将持续较长时期,但同时经济效益将得到持续改善,在此背景下,一味参照过去十年的高GDP增速数据来判断企业盈利状况,显然缺乏前瞻性。因此,当前市场根据GDP增速下滑而做出国内经济可能“硬着陆”的判断未免过于悲观。
CPI数据与A股涨跌趋势的关联度更低,但通胀数据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央行货币政策的选择,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直接决定了市场对未来经济景气度的预期。因此,通胀数据对货币政策的信号作用更为明显。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如果6月份PMI数据进一步下行,不排除在通胀数据未见明确拐点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仍可能出现微调,而M1与M2增速出现见底反弹的局面将是货币政策微调的重要观察信号。但预计这一系列信号可能出现的时点最早在7月份,因此6月份A股维持震荡筑底的概率仍然较大。
耐心等待政策信号
根据以往的经验,当“政策底”与“估值底”形成共振时,市场真正的底部才会出现。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政策底”绝非一个简单的政策信号,而是由一系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甚至产业政策共同组成。寄希望于通过观察一个简单的政策信号来判断市场的绝对底部,进而抄底显然过于理想化了。
以2008年为例,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明确信号是2008年9月16日非对称降息,降低贷款利率0.27%,但股市并未因此而止跌,这期间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央企大量在二级市场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票,汇金在二级市场购入银行股票等重大利好频频出现,但一直到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十措施,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A股才确定正式触底反弹。可见,“政策底”的构筑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个“黑天鹅”似的反转。
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与外围经济环境远好于2008年,预期频繁出台类似2008年那样的重量级利好不切实际,但一些现象的出现确实让市场嗅到了“政策底”的味道。其一,“国家队”入场。社保基金日前新增100亿元投资股市和债市。考虑到社保基金的性质和以往精确的“抄底逃顶”记录,其建仓可视为政策信号之一。其二,产业资本增持再现,以央企为主的大股东增持行为,一方面表明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公司股票价值被低估,另一方面也表示出一定的政策导向。其三,上市公司大股东资产注入现象频现。上市公司大股东集中选择在最近一段时期内进行资产注入,显然是为了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因为在股票价格相对“便宜”时,大股东进行同样的资产注入能够获取更多的股份。
分析人士认为,“政策底”或已在形成中,不过,诸如产业资本增持之类的政策底部信号并不会立即让市场止跌。实际上,2008年在产业资本大幅增持之后,A股仍然从2000点跌至1664点。因此,在“政策底”初现的情况下选择抄底是具有一定风险的,但“政策底”的初现至少表明市场距离底部已经并不遥远,投资者大可耐心等待最佳投资时机的到来。
(作者:曹阳)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