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市场分析的都是看看通胀、看看提准和加息,于是就说通胀还在继续,紧缩不会放松,最后的结论就是大盘还涨不起来。这种预测我总感到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少了点长线思维,即缺乏长线的度量,缺乏对股市总趋势的判断。
我们判断股市,应该先有大的思维,有宏观的度量,脑子里应该有股市成立以来运行的全景图,起码也应该有近十几年来运行的全景图。股市是从哪儿启动的,又在哪儿转折了,在哪儿到了顶,又在哪儿见了底,各用了多少时间,其间波波折折,应该了然于胸。正所谓不识全局而不能察一域,要识庐山真面目,就要跳出庐山看庐山。如果我们有如此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会看到,这十几年来的股市恰恰是两起两落,或者说是两“牛”两“熊”。从1999年5月17日的1047点,到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是第一轮牛市;从2245点到2005年6月6日的998点是第一轮熊市;从998点至2007年10月16日的6124点是第二轮牛市;从6124点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为第二轮熊市。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现在的股市行进在第三轮牛市当中,总的趋势是向上的。而考察这十几年股市的运行规律,我们可以判断3000点以下是低位区,而2700点以下又是低位中的低位区。
假如我们在2700点买入,以沪指不达5400点不卖出的耐心持有,那么会怎样的呢?有长线思维的人,他认为就应该这样操作;而只有短线思维的人,他会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以现在股指这般的磨磨蹭蹭,猴年马月才能到达5400点呢?但我们可以回头看看上面的数据:第一轮牛市从1047点到2245点只运行了25个月,上涨了114.295%;第二轮牛市从998点到6124点只运行了28个月,上涨了513.49%。这样来看,时间何其短,而上涨又何其大呀!
我们再换一种算法。假如我们在2700点买入,5年以后达到5400点,每年的收益平均为20%。再退一步,10年以后达到5400点,每年的平均收益为10%。无论哪一种算法,收益都远远超过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如果银行推出5年翻番的存款品种,那么存款人会踏破银行的门槛,即使推出10年翻番的存款品种,银行的存款也会像江河一般滚滚而入。
可是股市的多数投资者都没有这样的思维。原因也很清楚,股市具有不确定性,没有人敢保证5年后股指一定会走到5400点,虽然我们心里坚信用不了5年,更用不了10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股市每天都有上涨10%的股票,一波小小的上扬行情就有翻番的股票,抓住了这些股票很快就能致富,何必要等5年、10年呢?股市的涨跌特征让人们求利的心情变急了,目标变大了,目光变短了。人们一进入股市就像换了一个人,再也没有存银行定期吃利息的心态了。
但是股市就是这样,心越急越难以盈利,越是想抓住每天涨停的股票越是抓不住。那些每天追涨杀跌、频繁买进卖出的人,做错的次数更多。人们对过往的时间三年五年总感到是那样暂短,而未来的三年五年显得十分漫长。
(作者:张书怀)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