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宏观调控将更有针对性
 

  在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定调前,决策层听取了多方面的意见。当前经济领域的“两难”问题亟待解决。

  6月CPI同比上涨6.4%,创3年新高,超出多数研究机构的预期,一些专家认为,6月不会出现今年通胀的高点。由此观之,控制物价仍是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实体经济面临一些“两难”问题。在货币政策连续收紧的状态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频现,民间借贷利率持续攀升。

  如何把控制物价的短期目标与保持经济增长的长期目标相结合,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此外,“两难”问题还出现在经济生活的多个层面。在金融领域,一方面大量民间资金需要通过信托等非银行业务加以引导和规范,另一方面银行表外业务的膨胀又会威胁银行本身资产的安全。在地方融资平台问题上,既要严格清查、化解债务风险,又要依靠地方融资平台为保障房建设实现多渠道融资。

  在如此形势下,宏观调控政策需更有针对性,政策框架需要进一步健全和丰富。在坚持宏观调控基本取向不变的前提下,结构性调整和多元化政策工具的使用应该成为下半年调控的主要内容。

  从控制通胀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要管住货币总量,在价格工具使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需要更好地结合使用,一些结构化的工具例如票据贴现等可能会更频繁地使用;另一方面,在保证食品供应的同时,降低过高的物流成本也会起到降物价的作用。

  从防止经济出现较大波动的角度考虑,要避免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与多种因素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影响,需通过结构调整加大对农业和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要更多地依靠财政政策,优化支出结构,鼓励企业创新,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改造升级,增强整体经济的活力。

  (作者:魏宁)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1-07-13)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