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场先抑后扬,维持震荡态势。周期性蓝筹股依然是支撑指数向上的核心力量,不过在一季报披露逐步展开的过程中,也应意识到蓝筹品种的估值修复行情快要接近尾声。中期视角来看,第二季度市场仍将面临经济增速回落与通胀走高的矛盾纠结,行情可能继续维持宽幅震荡特征,建议继续跟踪二线周期股和资源品的投资机会。
从货币信贷、投资、消费及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情况来看,去年三季度以来的紧缩政策已经开始显现其对实体经济的抑制作用,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全面回落趋势基本确立。与此同时,通货膨胀数据受食品价格、大宗商品上涨等推动,存在进一步冲高的动能。未来增长与通胀的搭配并不利于市场形成较有力度的上涨行情。
不过当前两大预期对阶段性行情起到了重要影响:一是保障房建设、“十二五”规划、西部开发会可望带来新的增量需求,刺激经济形成新一轮上升周期;二是通胀数据冲高回落,全年形成前高后低走势。上述两大预期对市场的直接作用是封杀了指数下跌空间,并促动了周期性品种的估值修复性行情。尤其在年报、季报披露阶段,良好的业绩表现和增长预期加速了资金流入低估值周期品种的步伐。
而在业绩披露期出现的估值修复性行情,可能会使未来市场运行变得相对复杂。原因在于,当市场面对现实经济数据下滑时,能否维持对未来的统一乐观预期,将是市场的一大挑战。从时间点上来看,4月份将进入季报披露高峰,逐步明朗的业绩也意味着周期股整体估值回归进入尾声。周内银行、地产、建材、有色、家电股的剧烈波动,或许是值得关注的一个信号。
从投资角度观察,市场的低估值状态能在很大程度上抵御经济面的波动影响,估值合理、行业景气提升的二线周期股仍是未来获利的主要途径。此外,地缘危机和美元走弱预期仍会推动各类资源品的波段表现机会。
(作者:徐海洋)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