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市场资金面有望持续改善
 

  7月6日,央行宣布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至此,2011年以来央行已先后6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分析人士指出,在利率政策工具再度跃至前台的背景下,中短期内货币当局的数量紧缩力度有望显著减轻,6月以来持续紧绷的市场资金面有望逐步恢复宽松。

  本次央行加息,可以说基本在市场预期之内。在此次加息前,1年期、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已连续两周上行,其中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更一度与1年期定存利率形成倒挂。而彼时居高不下的加息预期,也在很大程度上间接推高了市场资金的利率水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6日,银行间市场主流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已连续20个交易日保持在4%以上的高位水平运行,并在此期间出现过单日超9%的超高资金利率。从资金利率的角度分析,近阶段资金面的紧绷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而近期市场流动性的持续趋紧,主要推动力无疑仍然是来自于去年下半年以来货币当局为对抗通胀所推出的数量紧缩措施。在法定准备金率方面,央行从去年以来已经12次提准,其中仅今年上半年就多达6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21.5%历史高位、商业银行体系资金状况普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该项政策手段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也已经不大。事实上,此次央行进行年内第三次加息,不仅大大降低了短期内紧缩政策进一步出台的可能,也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削弱了数量型手段动用的必要性。

  从近阶段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角度分析,上周与本周,央行在短短两周内接连恢复了3年期央票的发行和正回购操作,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央行在数量调控方面即将发生的变化,即数量调控将会由前期高频次、高力度的紧缩,逐步转向总量的“微调”。此间观察人士指出,在1年期、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连续两周上行之后,伴随着年内第三次加息的尘埃落定,公开市场在整体价格水平上已经具备了放量的基础。而在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5%的历史高位、市场对于数量调控的放松诉求愈加强烈的当下,央行显然也有舒缓市场紧绷情绪的政策动力。

  展望未来一段时期的市场资金面状况,分析人士指出,伴随着年内第三次加息的到来,数量紧缩的力度有望显著减轻,市场资金面状况有望持续改善。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资金面的高压,也将会显著缓解。

  (作者:王辉)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1-07-07)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