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和官员出席于6月25日举办的“2011地坛论坛”时表示,未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应该依托国内现有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要鼓励银行、保险、证券、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度介入绿色金融业务,同时合理布局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另外,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加快法律法规建设,推进绿色金融健康稳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仍然是以信贷为主,直接融资的比重较小,而融资方式除流动资金贷款和项目贷款以外,其他形式也比较少。”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表示,相关部门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绿色股票市场,比如考虑设立专门的“绿色板块”,对申请上市的企业进行审核时,设立环境和节能方面的评估,把不能达标的企业排除在外,而对于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项目,适度放宽他们在一级市场的发行资格限制。
厉无畏同时认为,还需要建立完善绿色债券市场、绿色保险市场、绿色基金市场和绿色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等。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逐步推开碳交易市场的工作,积极研究碳强度减排指标的风险问题,加快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工作进度。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表示,相关部门应尽快实现低碳资产的资本化运作。“可以把每一笔碳交易在交易所里充分实现,让交易所里的低碳产品丰富多彩。目前投资这个领域的资产已经在升值,如果IPO,所有的绿色通道都应提供给低碳资产。”他建议,可以让低碳的东西在货币市场中作为抵押品。而且,PE投资也应该重视低碳资产未来的成长性及其配套的产业。
(作者:陈莹莹)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