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徐洪才:货币政策调整应关注实际利率变化
 

  经济学家徐洪才8月3日发表文章指出,2011年6月份,我国消费物价指数(CPI)高达6.4%,控制通胀成为眼下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不难预料,下半年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但是,到底该加息还是该提准备金率?这个问题颇令人困惑。

  央行官员曾公开表示,理论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没有“上限”。但是,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基本降到了0%,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确定存款准备金水平。随着金融创新的推广,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给作用越来越小,发达国家已基本放弃这一政策工具。

  与国际潮流相比,这种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常态化”的做法值得商榷。央行不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对冲日益增长的外汇储备而过多投放的基础货币,维护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但对商业银行来说,意味着可利用信贷资源减少,实际是不合理限制了商业银行正常流动性、减少了利润。

  央行过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产生了以下负面影响。第一,央行支付巨额利息。第二,人为造成大型国有企业“不差钱”和中小民营企业“钱很紧”的不公平竞争。第三,长期维持实际利率为负值,实质是“居民补贴商业银行,银行补贴国有企业”。

  央行不断提高准备金率,对加息却心存疑虑,助长了投机和资产泡沫。不加息的原因,据说是为了防止国际热钱流入。实际上,在资本严格管制情况下,热钱一般是不会冒险追逐2--3个百分点利差的。

  因此,下一步货币政策调整,应该更加关注实际利率变化,并将前期矫枉过正的准备金率适当调整回来。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世华财讯 2011-08-03)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