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整体呈现反复震荡走势,结构上延续了此前几周的大小盘分化行情。我们认为,尽管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调控措施已进入尾声阶段,股市上行趋势较为明确。建议继续把握“传统复兴”投资主题,看好低估值的蓝筹板块,尤其是大金融、化工等周期品种。
3月份金融数据超预期,是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的体现。3月份人民币贷款6794亿的新增规模和广义货币供应量16.6%的同比增幅,均高于市场预期,这是在前两个月大力紧缩之后的适度放松,反映出微观经济体的融资需求仍然旺盛以及银行贷款冲动仍然较强的状况,同时也说明国内货币政策的收紧程度尚没有达到市场担忧的程度。我们认为这是贯彻中央“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政策的体现,维持合理的信贷需求将平滑经济波动,减小经济硬着陆的风险。结合当前银行间7日回购利率仍然处于年内低点的情况,我们认为目前资金面不会对A股市场构成压力。
经济增速超预期,目前不存在滞胀问题。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2.1%,表明经济运行稳健,内生动力比较强劲。3月份CPI创下32个月新高,通胀形势严峻,但是环比2月份下降了0.2%。随着政府加大流通领域的价格整治,物价有望出现暂时性缓解,从全年来看,物价前高后稳的可能性较大。
货币紧缩虽然得以维持,但调控措施已进入尾声阶段。周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市场预期之内,对于下一阶段可能采取的紧缩措施,我们认为继续加息对M2供应数量不会形成大的影响,中期之前也有可能再加息一次,但紧缩政策有望在年中见顶,目前处于“上调一次减少一次”的尾声阶段。
股市政策风向偏于积极。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既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合理需求。”我们认为,这种提法是有创新性的,也是意味深长的。把直接融资与消除通胀联系在一起出现在官方文件中尚属首次,这或许表明管理层希望通过资本市场来帮助化解通胀压力,管理部门可能默许甚至希望社会上富余的资金流入股市,而不是大量充斥于商品领域和房地产市场。虽然最终目的是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但如果资金不流进来,股市不涨上去,这个目的就难以达到。作为政策市特征依然明显的A股市场,在理解了股市政策的风向后,股市向上运行的趋势也就比较明了了。
上市公司业绩为股市上涨也提供了动力。截至4月16日,已经披露年报的1566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上升40.3%,其中主板公司上涨40.6%,中小板增长34.8%,创业板增长35.3%。总体业绩超预期,而大盘蓝筹股的业绩更好,估值更低,投资价值一目了然。截至上周五355家发布一季报预告的公司中超过六成报喜(包括预增、略增和扭亏),其中化工、机械设备这类传统行业是预增公司相对集中的行业。为此,在积极的股市政策下,投资者应抢抓“蓝筹股”,继续寻找“传统复兴”下的机会。
蓝筹推动的稳健上涨有助于化解套牢盘的压力。当前很多投资者对于3100点上方的密集成交区甚为担忧,“天量天价”成为抑制投资者做多热情的心理障碍。“天量天价”在多数情况下是成立的,但并不绝对。2007年的那一轮牛市中,“5·30”之后成交量明显下降,但上证综指仍然从4000点上涨到了6000点。原因在于就整个市场而言,依靠蓝筹上涨推动指数所需要的成交量更少,因为大盘蓝筹股的自由流通比例低于中小股票。目前,市场的热点和主要推动力是在“传统复兴”下的蓝筹估值修复,因此,即便成交量不超过去年10--11月份,仍然有可能超过3186的阶段高点。另一方面,如果不出现急速上涨,而是股指稳健上升,那么基金投资者的赎回动力可能就不会很强,而赚钱效应也会吸引新的投资者进场。因此,过于担心套牢盘的压力尚不必要。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