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通胀发生结构性变化
 

  由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联手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及相关单位主办的“首届新财富论坛”于3月28日在澳门举行。专家们认为,中国整体出口总量可能已达瓶颈,中国的科技创新问题仅靠政府无法解决,“刘易斯”拐点是中国经济今后十年最大的拐点,中国将持续面临劳工短缺。

  在谈到中国的通胀问题时,瑞信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表示,中国通胀可能会在今年年中见顶,大约在6%--6.5%之间。但随后的通胀水平年底不可能回到3.5%左右水平,而会在5%左右的位置徘徊相当长时间。

  陶冬认为,目前国内的通胀已经发生结构性变化,通胀将从食品引起向服务业推动转化。一旦人们对工资的预期出现了改变,服务业通胀就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但他认为,这种通胀并不可怕,因为中国是一个高速增长的新兴国家,中国的通胀水平只是重新回到新兴市场的平均通胀水平。

  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表示,科学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创新的推动力有两个:一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二是应用创新的拉动力。他提出了一个科技金融的概念,并表示科技部联合“一行三会”已经制定出一个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科技金融,通过科技金融倒逼经济改革、企业改革。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则表示,新兴市场的需求可能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以汽车为例,中国的汽车主要出口发展中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机械也是如此。而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中国的东部高速增长、中部崛起以及西部大开发,都在创造新的需求和创新动力。因而中国未来的产业升级值得看好。

  (作者:贺辉红)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1-03-29)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