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北京市政协召开“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讨会。研讨会上,部分委员和专家学者从区域范围、功能定位、合作理念与机制等角度阐述了对“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见解。
提高北京参与积极性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曾在2010年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要求,抓紧编制并出台涵盖京津冀三省市的区域规划。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京津冀地区规划首次由政府部门提出明确落在纸面上,为打造首都经济圈增添了政策动力。
不管是酝酿8年之久的京津冀都市圈,还是去年由河北省出台的环首都经济圈,北京方面表现出的积极性明显不高。但是对于打造首都经济圈,北京方面则表现了良好的回馈。
业内人士表示,首都经济圈取代京津冀都市圈,在一定程度上能规避此前规划中三地对于话语权的争夺,提高了北京参加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积极性。
“国家‘十二五’规划把打造首都经济圈从理论层面上升到政策层面,对于推进京津冀三省市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北京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牛凤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的津冀都市圈规划强调了三地的平等地位,而首都经济圈的提出提高了北京参与区域合作的动力,能够加强北京对周边地区的反哺功能。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更加突出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这对北京市是一个鼓舞、鞭策,也是一项光荣、艰巨的任务。北京市要摆正位置,提高服务、辐射的能力和协作能力,打造好‘首都经济圈’。”郭金龙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也表示,北京作为首都经济圈的核心城市,要抓住机遇,推动发展。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4月22日表示,今后北京城市发展的很多问题解决方案要放在更大范围内,未来三地将在城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等方面共画一张蓝图。
克服“城市病”北京要“转变”
“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北京城市高速发展,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拥堵、房价居高不下、未来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逐渐浮出。北京的‘虹吸’效应正逐步转化为‘溢出’效应。”牛凤瑞表示,北京需借鉴国际经验,采取措施分散首都功能。
牛凤瑞介绍,都市圈实际上是一个区域内核心城市扩大了城市群。它的发展是特大城市发展的趋势,也是克服特大城市发展所带来“城市病”的有效手段。
黄艳对此也表示,北京城市发展的一个教训,就是新城没有配置好。土地资源约束、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制约首都发展,也在客观上形成了北京一直以来的经济辐射能力不强。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首都都市圈的建立,承受巨大城市压力的北京、天津会适当减负,同时使河北成为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推动区域内不同城市间的资源合理配置。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表示,北京市将以“三个转变、八个辐射”努力打造首都经济圈。
这“三个转变”,一是从过去注重功能集聚,特别是经济功能集聚向功能疏解和辐射转变;二是从过去更多强调外省市保障北京向主动为外省市提供服务转变;三是从过去强调服务首都自身向通过服务区域、服务全国来实现自身发展转变。
“八个辐射”主要突出了北京市辐射和带动首都经济圈发展有很多资源优势。北京市可以在金融资本、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市场和流通、总部经济、人才和教育资源、信息、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等八个方面加强对区域的辐射。
借助北京方面的“三个转变和八个辐射”,打造首都经济圈对河北省区域经济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
“河北要充分利用好环绕北京的独特区位,主动服务,全面对接北京,积极融入北京,有效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功能分散,接受首都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溢出。”河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刘学库表示。
三省市互动力上升为国家战略
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表示,随着北京发展遇到交通等诸多问题,近两年北京已经在思考区域规划如何协调统筹推进的问题。今年年初,北京市规划部门已和河北省政府以及天津市政府频繁“碰头”,共同讨论,将京津冀地区规划“画入一张图”。
据了解,目前河北省已经在三河设立了“环首都发展协调办”这一常设机构,负责协调推进京津一体化的各种事务。
今年,北京已与河北建立了联系机制,包括城镇体系、交通设施、产业的规划以及相关政策都将在一个平面上工作。这意味着一直以来,在这个区域规划中一直是河北主动而京津两地冷淡的局面正在改善。
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杨连云表示,三方的一体化合作之所以今年注定会提速,一方面与国家从“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高度重新定义有关,一方面也是因为随着经济的现实发展,三方都找到了利益的交汇点。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首都圈的发展建设也纳入到国家“十二五”的规划。大量制造业可能就由河北承担,北京以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据了解,早在2004年,《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就已经启动了编制工作,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出台。
业内专家表示,今年之所以注定成为京津冀区域规划的提速之年,是因为全国“两会”期间,不管是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国家的“十二五”规划草案中,都提及了“首都经济圈”的概念。这意味着首都经济圈正式提升国家战略的高度。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