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黄淑慧:在售新基数量现四季度以来小高峰

 

  临近年底,各基金公司之间的规模大战硝烟再起,新基金发行也随之升温。根据WIND统计,截至11月23日,共有26只基金正在发行,掀起了一波发行的小高潮。不过,由于市场行情再度出现反复,同时年底资金面越发紧张,基金公司也纷纷感慨要在年关争夺份额绝非易事。

  抢搭年底发行末班车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近期新基金发行升温与基金公司抓紧最后时机抢搭年底发行末班车不无关系。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多数公司或多或少都面临一些规模上的压力,因此希望争取利用年前最后时间,通过新基金发行拉动一下整体规模。此外,不少基金公司年初就制定了全年发行指标与计划,之前因为市场不配合、延迟获批等原因调整了发行节奏,部分公司干脆把发行计划推迟到了明年,但仍有些公司还希望能在年内完成既定的目标。

  中国证券报注意到,有几家基金公司还采取了两只连发的方式,以加速发行。据统计,目前在发的基金数量有26只(A、B、C份额分开计算),创下了四季度以来单周在售新基金数量新高。

  从新基金发行的类型来看,由于债市近期走强,债券基金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不过也有不少公司推出了股票型基金上柜。

  普遍降低期望值

  不过在目前这个微妙的节点发行新基金,基金公司也是冷暖自知。各家公司坦言,对于发行效果的期望值并不是很高,即使是发行难度较小的债券型基金,大家交流间的措辞也仅是“成立没有问题,如果有惊喜就更好了”。

  近几个月,新基金发行效果远没有预期中那么理想,这极大地打击了基金公司的期望值。根据WIND统计,10月份成立的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6.54亿份,高于9月份的5.04亿份的平均规模,但仍旧徘徊在较低的水平线上。

  而11月以来成立的几只基金,显示出新基发行仍然不够给力。尽管渠道信息显示,经此前一轮反弹行情助力,个别基金取得了不错的发行战绩。但已公告募集规模的几只基金均乏善可陈,5只偏股型基金平均规模只有5.53亿元,规模最大的一只也仅募集到了8亿多元。从持有人户数这一指标来看,个别基金仅有1000多户,让业内人士怀疑是否动用了“帮忙资金”。

  事实上,由于年底资金普遍紧张,为了能够顺利吸引资金认购新基金,基金公司也是颇费苦心。考虑到年底银行渠道揽存压力巨大,一些公司因此压缩了发行档期,将原先计划的一个月时间改为三周,并且承诺渠道会在基金成立后两周就打开申购赎回。这样,12月中上旬就可以结束发行,年底前“冲量”资金就可以顺利离开,从而避开了年末资金最为紧张的时点。

  业内人士感慨,现在无论是通过银行冲量,还是寻找其他帮忙资金,成本都不便宜,但“总比不成立好”,无奈之下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作者:黄淑慧)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1-11-23)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