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制造业PMI等部分经济指标出现反弹,而CPI涨幅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些数据变化尽管并未改变宏观走势,但对于具体指标速度以及拐点的研判,均将产生实际影响。
“去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8.9%,经济增速并未发生预料之外的回落。目前来看,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仍将高于8%,宏观经济态势还是比较稳定的。”某权威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说。
而经济数据的变动,将引发不同经济阶段转换速率的修正。如果按照经济下行--调控放松--预期改善--经济见底--新景气上升的逻辑,当前可能处于调控放松或预期改善的阶段。上述权威人士认为,与前几年相比,宏观经济部门对于经济放缓的容忍度较先前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只要不发生突发性下行因素,经济增速、物价稳中偏降的态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专家同时提出,从近期的经济和物价数据来看,宏观政策继续放松的紧迫性得到一定缓解。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尽管1月CPI涨幅反弹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导致,但反弹幅度超出预期,政策放松节奏可能趋缓。1月新增外汇占款可能高于预期,加上春节后现金回流,银行间流动性有所改善,央行在2月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概率有所下降。但从中长期看,央行仍需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00--200基点。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实体经济数据呈现出稳定态势,但数量调控工具仍有一定实施空间。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央行逆回购力度降低,外汇占款继续减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在情理之中。
央行于去年12月初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并未采取进一步措施。连平认为,当前物价不是影响宏观调控的主要因素,存款准备金率变动主要取决于流动性变化。
而降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都在进一步降低。以1月为例,CPI涨幅为4.5%,基准利率为3.5%,“负利率”状况仍相当明显。方正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汤云飞认为,当前国内的利息水平较低,真正刺激性政策体现在信贷发放方面,信贷量的控制并不在于存款的利率设置,基准利率没有必要进行大的调整。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认为,2012年货币政策会在定向、灵活、有预判的前提下放松,其中对改善性住房贷款将会定向放松,对实体企业、出口企业、中小企业也会定向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