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股投资近期得到管理层的大力提倡。从估值水平来看,代表蓝筹股的沪深300指数估值处于较低水平,显示出一定的投资价值。目前管理层大力提倡投资蓝筹股,不应简单理解为短期救市举措,而是促进市场成熟发展、树立长期价值投资市场氛围、促使中国资本市场由资金推动型转变为价值推动型的重要步骤,将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提倡蓝筹股投资,其实是提倡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注重公司长期的稳健经营、资本金的长期增值以及丰厚的红利回报,关注公司盈利能力所代表的公司价值而不关注短期市场股价的波动。目前市场上存在较多的投机资金,追逐短期收益,重炒作赚取资本利得,忽视公司内在价值,与此相对应的是市场上一些绩差股、问题股成交量巨大、股价剧烈波动。美国股市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
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市场炒作氛围的盛行,投资者情绪浮躁。消除恶炒绩差股的现象,需要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的市场氛围,引导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成为市场主流,一方面需要引导目前市场参与者理性投资,另外一方面需要引入秉持价值投资理念的长期资金,比如促进地方养老金、社保资金进入市场。只有价值投资者成为市场主流,才能带来市场的成熟,同时建立起良性循环。
从1981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共同基金发展的黄金年代,价值投资理念占据主动投资领域的主导地位。美国资产管理业进入发展黄金时期,主要得益于机构投资者规模迅速扩大,资产管理业规模迅速增长,资产管理业真正意义上变成中长期资产保值增值的产业,产业规范化和客户的中长期需求导致价值投资成为主流投资理念。
基金业规模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继续增长,其主要原因之一是401K计划成为资产管理业发展“井喷”的催化剂。机构投资者对资产中长期保值增值的要求促使资金管理人改变投资模式,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中长期价值。资金管理人连续数年的业绩记录是机构投资者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这也将要求资金管理人更注重长期业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摒弃短期行为。在这一快速发展时期,共同基金业的规模快速扩张,为各种投资理念的实践提供了市场。随着巴菲特等著名价值投资者的实践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价值投资无疑是最容易被接受和认可的理念之一。投资者和资金管理人对企业价值的关注和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提倡蓝筹股投资,需要上市公司与管理层共同努力,使中国的蓝筹股能够承担起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稳定回报的责任。上市公司应规范公司治理,减少企业短期行为,切实将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勤勉尽责做好公司经营。管理层需要从制度上促使上市公司持续分红,改变中国资本市场重融资、轻回报的现象。同时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将资本市场塑造成企业行为公开监督的市场,促使上市公司管理层努力做好企业管理,减少过于侧重融资功能的企业行为。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分红,蓝筹股就不能成为蓝筹股,将失去对长期投资者的吸引力,价值投资也将失去其生存的土壤。安排合理、保障有力的分红制度将促使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公司股票成为蓝筹股,造就更多的价值投资者。
提倡蓝筹股投资,需要投资者抛弃在过去波幅剧烈的市场中赚大钱、赚快钱的想法。对机构投资者而言,蓝筹股投资能够帮助实现稳定投资收益,树立核心投资理念,改变注重短期操作的格局,避免资本市场大幅波动。中小投资者可以获得稳定红利、股利所得,减少资本利得,保证投资的稳定收益,减少大范围亏损局面发生的可能性。为提高蓝筹股投资的吸引力,管理层需要完善打击内幕交易等监管制度,杜绝利用内幕消息进行炒作,避免市场大幅波动,有利于引导投资者对合理投资回报的预期。
提倡投资蓝筹股,使得价值投资成为主流,需要管理者、投资者、上市公司共同参与:既需要舆论引导市场投资者转变思路、又需要引入长期资金;既需要上市公司主动回报股东,又需要强制分红制度的建设;既需要投资者管理对合理回报的预期,又需要管理者保障市场公平。倡导蓝筹股投资,最终在市场上形成长期价值投资的氛围,既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一件对促进中国资本市场成熟发展影响深远的事情,值得市场参与者多方努力,共同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