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64点长阴,中式“锤头”还是欧式“弹簧”

 

  隔夜外围的全线走高,如预期地令A股高开,却未能阻止大盘在最后一个半小时的惊魂跳水。分析人士指出,A股的大跌主要缘于沪综指反弹前高在望,而经济面和资金面却未出现改善,导致投资者“恐高”情绪升温,而管理层坚定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表态则引爆了调整的导火索。周三A股与外围上演冰火两重天,不过前期A股确实是成功跑赢了大部分欧美股指,这也为周三的调整平添几分合理性。图形上,去年下半年以来的长阴均为新一轮调整的序幕,然而欧洲三大股指在3月6日的长阴之后却出现六连阳和反弹新高。后市A股究竟会复制哪种走势?

  美股喜迎新高 A股遭遇棒喝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3日发布声明称,将维持现有的高度宽松货币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区间至少到2014年下半年。与此同时,当天美国零售额环比增速创5个月以来新高,显示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可能加快。受利好刺激,美国股市三大股指13日全线走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重回13000点大关,纳斯达克指数2000年以来首次收于3000点上方,标准普尔500指数也创下09年以来新高。

  与此同时,德国2月份经济预期指数再次远超预期,达2010年6月以来最高水平,加上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获批,欧洲三大股指全线上涨,涨幅均在1%以上。

  隔夜外围股市的全线反弹,推动沪深股指双双高开,上证综指大有突破前期反弹新高之势。然而午后市场风云突变,1点半开始股指快速跳水,恐慌情绪迅速升温。直至收盘,整整90分钟内没有出现一波像样的反弹,有的只是跳水和“酝酿”跳水。而上证综指从盘中高点急速坠落的最大幅度竟达94个点!沪深两市成交量也创下1707.4亿元和1569.1亿元的阶段天量。

  一边是利好包围下的全线大涨,一边是突如其来的急转直下,周三内外市场再度上演“冰火两重天”的戏码。实际上,投资者对这样的对比并不陌生。作为“独行侠”,A股曾经凭借“内力”抵抗外围冲击,也曾因“内伤”发作而掉队外围市场。对于周三90分钟的惊魂大跳水,更多还是缘于投资者在经济见底被“证伪”、流动性改善难“证明”、反弹新高突破在即、调整窗口不确定性渐强等复杂因素叠加下的“恐高”心态,而管理层坚定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表态成为恐慌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外热内寒有隐情 会否复制欧股走势

  虽然周三市场呈现显著的“外冷内热”格局,但是如果把时间段拉长,便会发现投资者印象中的“外冷内热”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

  统计显示,2月1日至3月13日期间,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累计上涨7.12%和12.08%;而同期伦敦富时100指数、法国CAC40指数和法兰克福DAX指数分别上涨4.83%、7.63%和8.31%;对于隔夜(1月31日至3月12日)美股来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累计涨幅分别为2.42%、6.11%和4.42%。

  可见,从2月份到周三大跌之前,A股并未跑输全部外围股指,甚至还大幅跑赢美股。与此同时,上述统计期内香港恒生指数和中资企业指数分别累计上涨4.66%和6.22%,恒生AH股溢价指数也实现了0.32%的累计涨幅。如果从2月20日的低点计算,恒生AH股溢价指数甚至累计上升3.04%,AH联动效应下,A股开始加速赶超前期大涨的H股。

  因此,“外冷内热”只能算得上“印象派”,前期美股在连续反弹后涨速明显放缓,而A股则小步快跑持续赶超。从这一点来看,A股在持续反弹之后出现调整实属正常,只不过调整是以一种集中快速的方式爆发。不容忽视的是,虽然股指收出长阴,两市依然有超过10只个股涨停,而跌停个股则不足5只,多方依然显露出足够的底气。

  纵观去年调整以来的上证综指日K线图,长阴往往会“砸”出新一轮的下跌,去年7月25日82点长阴、11月16日62点长阴、11月30日78点长阴不外如是。不过,上升通道中的长阴也许并不可怕,最直接的例子便是近期的欧洲市场,以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为例,在近7个交易日中,该指数在3月6日一度大跌3.40%,随后一口气收出六连阳,创出反弹新高,长阴俨然成为股指借力上攻的“弹簧”。

  A股能否复制德股走势?应该说,在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大趋势以及经济短周期复苏预期并未改变的前提下,A股的系统性风险并不大,只是多空对于经济以及资金面的不同解读将加剧市场波动。也只有经历了充分的震荡和换手,市场才能真正获得新的上涨动力,进一步拓展反弹空间。德股走势并非神话,A股欠缺的也许只是一个“超预期”。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2-03-15)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