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我国沪深股市走出了背离国际市场、背离国内宏观基本面、背离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罕见行情,出乎许多市场参与者和广大投资者的意料,其症结在于日益突出的大市场与小资金矛盾。笔者认为,破解这一矛盾重在提升沪深股市投资价值,发展、壮大并稳定大资金投资者。
问题:
股市三大背离走势并存
2010年以来,中国沪深股市出现了三大背离走势并存的情况。一是与国际主要股市走势背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欧等发达国家都陷入了经济衰退,欧洲一些国家还发生了一波又一波的主权债务危机,日本发生了强震、海啸、核泄漏等重大灾害。然而,美、欧、日股市的走势并不怎么糟糕。2011年,道琼斯指数涨6.13%,纳斯达克指数跌1.49%,英国富时指数跌5.83%,法国CAC40指数跌17.8%,德国DAX指数跌15.47%,日经指数跌17.34%。然而,我国上证综合指数跌21.68%,中小板指数跌34.08%,创业板指数跌35.88%。中国股市跌幅远远超过同期欧、美、日股市。
二是与国内基本面严重背离。2010--2011年,中国GDP增长率分别为10.4%、9.2%,是同期世界各国GDP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数倍于同期欧美发达国家GDP的增长率。然而,中国沪深股市的走势与其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走势完全背离。2010年,上证综合指数跌14.31%,2011年在此基础上再跌21.68%。2010--2011年,上证综合指数累计下跌32.89%,而同期中国GDP累计增长率高达20.5%,两者之间最大背离50多个百分点。
三是与上市公司总体盈利能力严重背离。据统计,2010年,沪深2176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16654亿元,比2009年整体业绩增长三成以上。2011年前三季度,沪深2304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14870.59亿元,同比增长18.76%。由于业绩提升,股价下跌,沪深股市市盈率累创新低。2009--2011年底,上海股市平均市盈率分别为28.7倍、21.6倍、13.4倍。2010--2011年上海股市平均市盈率累计下降了53.31%,远远超过同期上证综合指数32.89%的累计跌幅。这说明2010年以来上海股市大幅下降背离同期上市公司总体盈利能力上升这一基本面。
症结:
大市场与小资金矛盾
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股市严重的背离走势?有人把原因归咎到我国股市运行机制上,比如市场重融资轻投资、不重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质量不高、较少分红等。这些无疑是影响因素。但是,这些制约我国股市发展的因素早就有,而且在2005年股改以来已有所改变。笔者认为,造成我国股市走势严重背离基本面的根本原因是大市场与小资金矛盾越来越尖锐。小资金难以支撑日益增大的市场发展需求,最终只能以股价下跌、估值下降来强制市场低位“平衡”。
一方面,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沪深股市在迅速扩大,在多个方面表现出“大市场”特征。一是上市公司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沪深上市公司共计1530家。2012年2月底,沪深上市公司共计2352家,比2007年净增822家,增长了53.73%;二是股本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沪深上市总股本共计16954亿股。2012年2月底,沪深上市总股本共计29800亿股,净增12846亿股,增加了75.77%;三是流通市值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底,沪深股票总市值32.71万亿元,但流通市值为9.3万亿元,流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为28.43%。2008年股市暴跌后,至年底沪深股票总市值跌至12.14万亿元,流通市值减少到4.52万亿元,但流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提高到37.23%。2009--2011年,沪深股票总市值分别为24.39、26.54、21.48万亿元,都少于2007年底的水平。但是,2009--2011年,沪深股市流通市值分别为15.12、19.31、16.49万亿元,流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分别为61.99%、72.75%、76.76%;四是我国股市已具有大市场的国际地位。2011年,在沪深股市出现较大跌幅的情况下,我国沪深股票市值仍高达3.5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居新兴市场国家第一位。
另一方面,在我国沪深股市日益增大的同时,我国参与或进入股市的资金则表现出一系列“小”的特征。首先,从投资者结构看,2011年底,沪深投资者开户总数为19029万户,其中个人投资者开户数为18972万户,占开户总数的99.7%,机构投资者开户数为57万户,占开户总数的0.3%。我国沪深股市还是一个以中小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个人投资者入市资金规模很小;第二,单只投资基金规模相对较“小”。截至2011年12月,我国基金总数为970只,平均每只基金发行份额为29亿元左右,目前最大的基金发行份额也就在300亿元左右。然而,我国上市的一些股票的股本规模却很大。中国石油上市总股份1830亿股,总市值高达1.8万亿元。投资其5%的比例都需要800--900亿元的资金,而我国目前任何一只投资基金的规模都达不到这个水平;第三,投资基金总体规模相对较“小”。2007--2011年底,我国包括封闭式、开放式、LOF、ETF在内的基金发行余额分别为1.99、2.37、2.66、2.66、2.8万亿份,分别与同期沪深股市流通市值之比为21.39%、52.43%、17.57%、13.77%、16.98%,2009年以来沪深股市这一比例明显低于2007--2008年。
对策:
发展大资金投资者
大市场需要大资金,市场供需双方才能平衡发展。当大市场遭遇小资金的时候,市场就缺乏稳定的、中坚的投资力量。小资金投资者就会畏大趋小、避大趋小,我国不同规模市场的差异化走势、大盘股整体估值严重偏低与小盘股估值相对偏高并存,正是大市场与小资金矛盾的扭曲体现。怎样破解我国大市场与小资金的矛盾,既是我国股市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我国股市发展的长效机制问题。
首先,引导大资金入市。无论从市场自身发展来看,还是从国民经济发展对股市的需求来看,我国股市都存在着继续做大的必然性。因此,我国股市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日益庞大的长期投资者、战略投资者队伍,引导、吸引大量的、长期的、稳定的资金,如商业保险资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入市,是我国股市发展的必然需要和基本前提。
事实上,我国大量的商业保险资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大资金进入股市的前景巨大。截至2011年底,我国保险公司可运用资金为5.3万亿元,按照入市比例25%计算入市资金可达1.3万亿元左右。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金结余1.92万亿元,按照入市比例30%计算入市资金可达5000多亿元。另外,我国目前结余的企业年金超过3000亿元,这个数值在未来将有较大的“增大”空间。问题是,这些资金都属于“避险性”资金,只有当市场具有投资价值大、风险小的时候才能吸引它们大量入市。因此,引导大资金入市,关键在于规范上市公司运作,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强化上市公司分红派息,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增强市场稳定性,降低市场风险。
其次,培育大资金投资者。我国股市还是一个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市场,近几年来发展的基金投资者就规模而言也是“小”资金投资者。与大市场和大股本、大市值上市公司相适应,我国股市迫切需要培育一大批大资金投资者,比如数百亿、上千亿元的投资基金,数千亿、上万亿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培育大资金投资者关键在于提高大资金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和投资回报水平。只要大资金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和投资回报水平提高了,不仅运作的资金可以保值、增值从而规模变“大”,而且可以引导新的社会资金进入,从而产生像滚雪球一样的聚集投资资金的效果。
最后。鼓励大股东长期持有股份。大股东投资者是股市“天然”的大资金投资者。据统计,解禁前,沪深股市大股东持股比例一般高达60%以上,有的高达80%以上。解禁并通过一定时期减持后,沪深股市大多数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仍在50%以上。让这些大股东长期持有解禁后的股份,不仅可以减少其减持对二级市场的压力,而且有利于巩固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增强二级市场投资者持股的信心。鼓励大股东长期持股,首先要构建大股东长期持股的市场机制,比如把大股东长期持股与上市公司再融资优先考虑联系起来,把大股东长期持股后减持与税收优惠联系起来等;其次是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大股东在什么价位以上打算减持?在什么价位以下不考虑减持?在什么情况下(如重大信息披露后等)可以减持?在什么情况下(如重大信息披露前等)不能减持?这就要求进行明确的制度规定或承诺,而且要有充分、及时的信息披露和系统的监管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