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胡华勇:市场化意味着更大创新空间

 

  在过去两年的IPO竞争中,国信证券因准备充分而成为领跑者。面对即将到来的市场大变革,国信证券副总裁兼投资银行事业部总裁胡华勇向中国证券报表示,发行体制的市场化对投行而言意味着更大创新空间,也意味着更大责任。“投行大变局在即,只有提早准备,苦练内功,才能在未来的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大变革有望推出

  中国证券报:监管层明确提出将逐步放松管制加强监管,并将继续推进发行体制改革和大力推进债券市场等改革,这将给券商投行业务带来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胡华勇:今年确实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发行体制的多项重大改革措施有可能推出,将引发投行竞争格局大变革。

  在我看来,四大变革有望今年推出。一是发行审核制度的变革。目前对于从核准制向注册制方向转变的讨论很多,其实无论是美国的注册制也好,还是其他市场化的发行制度,其核心理念都是市场优先、社会自治和监管问责,毫无疑问,A股的审核制度正在朝这一理念和方向改革,例如,近期预披露新政的实施就是朝这个方向迈进了一步。

  二是证券承销制度变革。目前A股的承销是20%网下配售,80%网上公开认购,但国际成熟资本市场多是网下配售占比高,网上公开认购占比少,例如香港是90%网下配售,10%网上认购,这就对投行的承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证券承销制度变革的核心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定价要合理,新股定价与发行人的基本面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投行要提高销售能力,不能再坐等机构来买。

  三是保荐制度改革。目前热议的保荐代表人签字权放开还只是比较表面的东西,可能还有更多深层次的改革措施出台,改革的实质是怎样保证信息披露的质量,怎样使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尽职尽责。

  四是债券市场的变革。目前交易所的债券市场规模远远低于股票市场,监管层今年将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债券市场有望在今年迎来大扩容。这些变革对于投行来说意味着两大挑战,一是推动保荐机构归位尽责,二是提升服务能力。当然,迎接好了这些变革的挑战,便是机遇。

  “内功”必须更高

  中国证券报:目前对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讨论不断升温,探讨较多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存量发行、主承销商可自行确定网上网下发行股份的回拨比例、主承销商拥有自主配售权、延长网下配售禁售期、放宽保代签字权等,哪些改革措施今年出台的可能性较大?这对券商投行业务来说意味着什么?

  胡华勇: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可能路径,很难判断出台时间的早晚,很有可能是多项措施逐步推出,以保证新股发行在市场优先的前提下实现社会自治,同时监管问责也会加强。改革的大方向是市场化,是放松管制加强监管,放松管制意味着创新空间更大,但并不意味着投行的日子轻松了,相反,市场化从来都是与责任挂钩的,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意味着投行的责任更大,“内功”必须更高。

  以放宽保代签字权为例,如果一个保荐代表人能力很强、精力很充沛,当然可以允许他同时多签几个项目,但怎么保证他对签字的每个项目都认真进行了尽职调查?他所在的保荐机构必须配套严密的内核机制,监管机构对他的监管也会更严格,一旦他签字的项目出了问题,对他的惩罚应该更严厉。所以,倘若未来放宽保代签字权,一定会辅以其他改革措施来加强对保荐代表人和保荐机构的监管,保代和投行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保代和保荐机构都必须苦练“内功”,提高服务能力。

  中国证券报:随着市场持续低迷和投资者打新热情降低,新股发行买卖双方的博弈力量强弱正在发生改变,新股发行今年会否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胡华勇:近期多个情况表明,新股发行正在由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未来网下配售比例提高后,买卖双方的博弈强弱对比会发生更大变化。这就要求投行必须同时兼顾发行人和投资人双方的利益,提高定价能力和销售能力。

  积极布局债市

  中国证券报:在连续几年保持投行业内领先之后,国信证券今年将如何迎接这些新的挑战?

  胡华勇:转观念,抓短板。从年初至今,我一直在向投行员工灌输这一观念变革,要从保荐投行转变为“保荐+销售”的投行,从股票承销为主的投行转变为多品种投行,从项目投行转变为客户投行。

  首先,要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尽职调查,这对投行来说可以说是永恒的课题,但随着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入,投行必须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内功锻炼。其次是加强销售能力,以前一级市场是卖方市场,投行的工作以保荐为主,主要精力放在使项目顺利通过审核和防范包销风险上,现在市场已转向买方市场,在项目完成审核后,投行还必须考虑如何将股票卖出去。最后,上市公司债券承销在过去几年一直是我们希望大力发展的业务领域,而债券市场今年在规模和品种上都会迎来扩容,能否找到潜在客户,能否及时创新,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债券承销能力,积极布局债市机会。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2-02-17)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