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反弹始于1月6日,当时中央召开金融工作会议,而温家宝总理“提振股市信心”的讲话直接催发了大盘在隔周的周一与周二连续收出两根放量长阳。同时,2011年12月M1与M2数据触底反弹,引发了市场对流动性拐点已现的预期,反映到市场中,对流动性变化最为敏感的煤炭与有色金属板块成为了领涨主力,并贯穿始终。
总体来看,多方本次发动“兔尾”反攻的源动力来自于政策面对股市的暖风频吹,而流动性重归充裕的预期则为市场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投资路径:追寻前期超跌的低估值周期股。
一方面,从管理层的角度来看,温总理“提振股市信心”的讲话令市场吞下了一颗定心丸。事实上,此前管理层对股市的扶持政策与讲话已经相继出台,但由于市场信心已极度脆弱,故显得杯水车薪,因而难以扭转市场下行的格局。但在沪深两市超跌个股遍地、整体估值已创历史新低的情况下,来自高层的表态无疑奠定了市场的“政策底”。此后,证监会关于加速推进养老金入市的表态,也印证了管理层对当前A股价值的认可。
另一方面,2011年12月份M1与M2同比增速均较11月份触底反弹,其中M2更是从11月份的12.70%显著反弹至12月份的13.60%。与此同时,12月份新增信贷大幅超预期,表明12月初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已经开始对市场流动性产生正面影响。而近期央行大量实施14天逆回购,令节前资金紧张的局面得到了部分的缓解,周四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全线回落,其中隔夜、7天以及14天品种利率均回落至7%以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央行节前更多采取14天逆回购的方式释放流动性,因此节后银行间市场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回流压力,届时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极大,预计时点最晚将在1月底,而一旦存准率第二次下调,市场对流动性充裕的预期将会显著增强。除此之外,近期有消息称南方某省已经获准将1000亿元基本养老基金转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一季度将开始投资,而相关部门正在积极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可以想见,一旦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公司等现有机构投资者响应证监会的号召而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比重,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那么困扰股市多年的供求关系不平衡的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问题在于,如果上述长期资金选择入市,那么什么品种又将最为受益呢?根据管理层的精神,长期资金由于其体量大,操作频率不应过高,因此具备分红能力强、估值水平低、业绩增长稳定的权重股将是首要选择,而目前符合上述条件的品种又主要聚集在周期板块内部。因此,部分较为敏感的场内资金率先开始布局低估值周期类品种,并成为了推动本轮反弹的多头主力。
不过,由于场内存量资金相对有限,而增量资金入场预期虽强,但受制于审批流程,难以一步到位,因此部分场内资金为抢筹低估值周期股而不计代价地抛弃手中的非周期题材股,这样就形成了近期市场鲜明的“二八”格局:低估值周期股大幅上涨,而结构性估值较高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个股大幅杀跌,同时2011年表现较好的非周期白马股大幅补跌。资金大量从创业板、中小板以及非周期品种流出,进入低估值周期板块。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当指数大幅上涨时,有色金属与煤炭等强周期板块大幅领跑各行业;在指数调整时,强周期行业调整幅度相对较小,甚至拒绝调整,而创业板与中小板个股则大幅杀跌。这正是部分场内“聪明钱”兵马未动而粮草先行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