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为中国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和管理资本规模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面对行业变化,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守仁向中国证券报表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创业投资行业已经告别“野蛮”生长,进入战略转型期,行业面临洗牌,创投机构只有提升企业培育能力,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创投业进入战略转型期
中国证券报:最近一两年,创投业界一个普遍声音是“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创业投资回报在不断缩减,这是否意味行业发展面临瓶颈?
王守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创投业已经告别了过去“一半靠天,一半靠人”的时代,开始进入战略转型期。
过去,由于股票市场好,很多“得天时”的创投机构赚得钵满盆满;同时,由于创投业处于初创期,不少地方政府都给予很多政策扶持,“人和”因素也促使行业繁荣发展。但现在这些情况都发生改变。一方面,资本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投资,退出回报率不断下滑压缩了创投机构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随着行业一些问题的暴露,监管部门不断加强监管力度,规范行业秩序,一些优惠条件也可能被取消,政策鼓励转向行业规范,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面临洗牌,创投机构不得不转型,以适应新形势。
具体而言,创投行业转型期具备八个特点:一是投资获利由过去“碰运气”向“知识技能获胜”转型;二是募集资金由单纯向投资者筹资向强化管理信托资产转型;三是投资项目由追求数量到讲究质量转型;四是投资方式由简单投入资金向提供“增值服务”转型;五是投资团队由“人海战术”向多元专业人才转型;六是退出方式由单一IPO退出向IPO、并购等多渠道退出转型;七是本土、外资机构由各行其道向并轨、合作转型;八是项目管理由单纯追逐pro-IPO向组合型管理转型。
增强投资培养能力是关键
中国证券报:在转型期,创投机构应如何应对?
王守仁:创业投资机构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核心是增加投资培育能力,即帮助企业提高公司管理经营能力,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创投机构不仅要对投资者负责,也要对被投资企业负责,因为创投机构的投资回报来自于被投资企业的高速增长。
随着中小板、创业板不断扩容,上市公司将发生结构性变化,具备成长性的创新型企业将获得高估值,而经营不善的公司将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甚至有的公司可能面临退市的尴尬。这种情况下,对于创投机构来说,选择优质项目、培育优秀公司就显得格外重要。
优质项目可遇不可求,但创投机构可以通过专业知识帮助企业提高各项能力,使之成为优秀公司。专业的创投机构具备财务、税务、法律、管理以及各个细分行业专业知识的优势,能够为被投资企业提供支持,能够指导创业企业快速成长为现代化企业,促使企业保持持续创新能力。
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创投机构更早地介入企业,从成长期甚至初创期就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因为早期项目更具备可塑性,而成熟期企业在管理经营上已经形成惯性,很难再接受创投机构的改造。
未来,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投资培育能力将是衡量创投机构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优秀创投机构将受到理性投资者的青睐。
加强规范促行业发展
中国证券报:近年来,有关部门针对创投行业出台一系列监管措施,旨在规范行业发展。对此,你有何建议?
王守仁:创投行业经历了这些年的发展,中央各部委、各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不少规章制度规范行业发展。但是,随着行业的繁荣壮大,部分法规已经不再适用新的形势,部分地方性法规也存在差异。对此,我建议国家应该从法律的层面进一步修订相关法规,将管理办法上升至法律,再由相关部门出台各项实施细则,以形成完整的法律规范体系。
税务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参照国际惯例,统一征收“资本利得税”,而不是“账面浮盈税”,各地政府也要规范各项税收优惠,鼓励地方引导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形成各地良性竞争。同时,行业应该加强自律管理,建立诚信体系。对此,行业协会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建议同行间组成一个全国性的行业协会,规范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市场秩序。
|